坚持自主开发,创新开发机制,千方百计缓解土地和资金制约,建设好乡镇工业功能区。
(一)优化用地方式,强化用地管理
严格执行土地调控政策规定,十分珍惜、着力开发、合理配置和集约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为乡镇工业功能区打好立地基础。
完善乡镇工业功能区的土地资源配置。认真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将乡镇工业功能区纳入其中,合理规划,依法管理,适当保障。努力落实重点乡镇工业功能区的供地指标。乡镇工业功能区用地必须符合国家政策规定,其供地全部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出让,执行出让最低价标准。用足用好存量土地,加大闲置土地流转和处置力度。
优化乡镇工业功能区的用地方式。把土地供给政策与生产力布局政策和产业政策结合起来,严格把好乡镇工业功能区的准入关,对投入产出率低、浪费土地资源的项目不予供地。严格执行省规定的建筑容积率、投资强度和产出率等控制指标,鼓励构筑多层厂房和改造利用旧厂房,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创新开发机制,加强配套建设
总结推广乡镇工业功能区自主开发建设的经验,进一步形成多主体构成、多元化融资、多方式投入和市场化运作的开发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倡导采用BT(建设+移交)等新型投融资方式,提高投融资实效。积极争取各地财政对乡镇工业功能区开发建设的扶持。
按照“超前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开发、加快建设”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产业承载功能。乡镇工业功能区都应达到“六通一平”(通路、通桥、通电、通水、通信、通排污及土地平整)的水准。乡镇工业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应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框架,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接,实行统一规划、综合配套、联建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和利用效率。尽可能将城镇原有设施向乡镇工业功能区扩容延伸,以降低开发、配套及养护成本。
进一步建设标准厂房,尤其是多层标准厂房,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创业和集约发展。各地工业用地供应计划,要确保一定比例用地专项用于标准厂房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利用好村级安置留地,建设标准厂房。标准厂房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
四、以乡镇工业功能区为依托培育产业集群优势
集聚产业,提升产业,进一步构筑产业集群优势,夯实乡镇工业功能区的发展之基。
大力招商引资,提高产业集聚的规模和水平。坚持“引进好项目是财富、引进差项目是包袱”的理念,突出选商引资,从严控制高排放、高消耗和低产出、低效率的项目。注重产业链招商,引导特色优势产业与关联企业、生产要素向乡镇工业功能区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