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培育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制定加快我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指导意见,把产业集群建设与工业园区、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积极引导,加大支持,扩大产业集群的规模,提高竞争力,增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二是要对工业园区进行摸底调查,掌握布局及发展情况;对已形成较为明显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进行引导完善、扶持提高;对比较有基础的地方在推动企业集聚发展的同时着力推动产业集聚;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污染治理等方面进行扶持,树立10个中小企业示范工业园区。千方百计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产业集群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设施建设。三是引导和支持企业向园区和产业集群集中,重点围绕能源化工、汽车配件、缝纫机零部件、钛加工、钼加工、乳品加工、医药、纺织、电子等行业的骨干企业,发展配套产业,着力培育10个产值超过10亿元的产业集群。四是总结推广省内外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典型经验,加强合作、互动交流、启发思路、共谋发展。逐步形成以骨干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产业化配套的产业组织体系。
五、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增长方式转变
按照国家和省上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中小企业结构调整。一是在产业结构上,把第三产业发展作为中小企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以小城镇建设和城乡人民生活为切入点,引导企业在稳定发展传统的饮食服务、交通运输和商品流通业的同时,积极开拓知识和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型服务业,加快发展信息、法律咨询服务和金融、中介服务以及现代物流业。支持规模以上企业兴办各类服务业,向高层次、规模化、集约式经营方向发展;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兴办宜于分股经营的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经济总量;协调配置城乡第三产业资源,鼓励和引导城市第三产业向农村延伸,大力开拓农村市场。二是在产品结构上,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和相关企业建立稳定的原材料、零部件加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协作关系,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形成较强的生产配套能力,提升企业发展水平。三是在企业布局上,关中地区围绕“一线两带”建设,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机电制造业和旅游、服务业;陕南地区围绕生物、矿产、水力等资源的加工利用,重点发展资源深加工企业、食品和医药化工企业,以及小型水电企业;陕北地区围绕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相关配套企业和煤油气的转化企业。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