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利用好口岸优势,做好对中亚国家出口农产品工作,加快建设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和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特色农业。科学调整区域布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把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与发展名、优、特、新农产品结合起来,加快培育和创造优质名牌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今后各类农业结构调整重点示范项目,如红提葡萄、樱桃李、黑加仑、中药材、保护地蔬菜等都要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的要求组织实施,生产示范基地要抓紧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其产品要尽快申报优质(名牌)农产品评价和申报自治区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条件的可申报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同时,要积极申报、争取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和出口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等项目,做好项目的储备工作。按照国家农业部规定,凡申报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出口示范基地、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等项目,必须具有经自治区农业厅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和经自治区农业厅委托的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地环境检测报告、有关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产品品牌商标标识,能够引导农民、经营者掌握并遵循安全生产技术规程,按无公害、标准化组织生产。因此,各县市要积极开展工作,创造条件,积极申报,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
五、加强产地环境、植物疫病和农业投入品的监控与管理
(一)抓好以“沼气工程”为重点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从2003年开始,州直相继有5个县申报“沼气工程”项目成功。通过大力实施“沼气工程”降低了未经处理的牲畜粪便污染,沼渣、渣液作为肥料改良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发生,改变农户生存环境,提高了农村生活质量,为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后,各县市要积极行动起来,抓住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做大、做强农村能源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组织农村开展基本农田质量普查监测,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的整治和净化工作,科学调整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布局,促进品种结构优化。
(二)建立健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切实加大植物保护工程实施力度。各县市在抓好常规植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同时,逐步健全植保机构,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充实植物检疫队伍,建立植物病虫害快速捕灭机制,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植物疫病防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