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依法加强对学校的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反分裂斗争和反邪教教育活动,坚决抵制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对教育的渗透和影响。加强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杜绝“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
3.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要加强对新课程实施的领导,努力构建和完善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逐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深入推进新一轮的课改工作,积极推进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和制度建设,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改革和技术课程实践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深化教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中小学教材审查制度和教材选用监管制度,造就一支课程理论研究队伍和课程教材特别是少数民族教材编写队伍,深入推进教育评价观念、评价制度、评价体系改革;建立新课程的跟踪、监测、评估、反馈机制,加强对课程改革的教育质量的监测;健全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建立高素质的课程改革教师队伍。
4.大力推进“双语”教学。按照从学前抓起、从教师抓起的工作思路,坚定不移地推进“双语”教学和学前“双语”教育进程。加快少数民族语言课程改革步伐,加强少数民族教材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抓住危房改造,学校布局调整和农村城镇建设的机遇,加大民汉合校、民汉学生混合编班工作的力度。鼓励幼儿园实行民汉合园,推进民汉幼儿混合编班,加强少数民族幼儿汉语教学。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中小学,根据各地的教育发展水平和汉语言条件,按照因地制宜、分区规划、分类 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推进“双语”教学的规划,逐步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使少数民族学生到高中毕业时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按照自治区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规定的要求,全面推进少数民族教师汉语全员培训工作,使中小学教师的汉语水平达到规定的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基本胜任双语教学工作。进一步落实国家支援新疆汉语教师工作方案,实施中小学少数民族汉语骨干教师培训工程。加快培养中小学“双语”教学骨干力量步伐。
5.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争取多种形式发展普通高中教育,逐步扩大规模,不断提高质量。加大对农村高中发展的支持力度,引导示范性高中建设,加快基础薄弱学校的改造和建设,开展全州星级高中评估命名活动,扩大高中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力。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展幼儿教育,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切实依法保障残疾学龄人口的受教育权利。深化招生、自考、会考改革工作,提高招考人员的素质,加强考试管理工作,组建伊犁教育考试信息网站,确保考试信息准确无误。
6.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育系统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大力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意志力和终身锻炼的自觉意识。推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高体育课程和课外活动的质量,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建立学校卫生安全责任制与监测机制,做好饮食卫生管理与卫生防病工作。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健康教育,加强学生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和预防毒品教育。大力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优化学校艺术教育环境,提高艺术教育课程开课率和教学质量。加快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为未成年人提供课外健康、益智、强体的活动基地,给青少年创造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活动条件,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良好氛围。力争到2008年州直各县市建成一座标准化的青少年活动中心。
7.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优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环境。建设面向现代教育体系和社会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标准,加快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制订、修订和测查认证工作,搭建高水平的语言文字基础平台,加强语言文字生活监测和社会咨询服务。依法加强语言文字评估、测试和推广工作,推进学校和社会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化。加强普通话推广普及。
(三)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
1.确定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建立职业教育新体系和新机制。整合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建立符合伊犁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规范有效的职业教育管理体系以及符合市场规律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建立与伊犁州经济与特色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实训基地和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基地;建立职业教育的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和开拓职业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建立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与水平。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坚持以教育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依靠社会力量办好职业教育。成立伊犁州职业教育协会,搭建企业家与职业技术院校联合办学的桥梁;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推进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做好重点学校和示范性专业建设工作,落实自治州三年培养5000名新技师目标,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技能型紧缺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改革,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自治州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网络,完善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积极开展职业学校校长岗位培训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