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推进“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加强新形势下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统筹”,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综合教育功能。继续开展“绿色证书”教育,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在实现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紧密联系农村实际,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在农村初、高中增加职业教育内容。农村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实行灵活的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方便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城乡分段和职前职后分段完成学业。重点建设好州、县市骨干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面向农村扩大招生规模。实施“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对进城务工农民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开展农村成人教育,促进“农科教”结合。农村成人教育要以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为重点。充分发挥农村成人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作用。农村中小学可实行“两牌一校”、“日校办夜校”,成为乡村基层文化、科技和教育活动基地。加强与新疆农林高校的联系,充分发挥伊犁职业技术学院的作用,建设“高等学校农业科技教育网络联盟”,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培训做出贡献。
3.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完善保障机制。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新政发〔2006〕4号)精神,进一步落实“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县级政府要切实担负起对本地教育发展规划、经费安排使用、教师和校长人事等方面进行统筹管理的责任。明确各级政府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各县市应通过增加转移支付等手段,增强财政困难县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能力。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农村中小学校舍的维护、改造和建设,确保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基本支出需要。加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扶持和发展勤工俭学和校办产业。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和学生劳务活动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勤工俭学行为。
4.建立和健全助学制度,扶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设立中小学助学金,重点放在贫困县、乡、农村牧区;对县以下(含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学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逐步扩大免费发放教科书的范围,努力落实寄宿制学校50%学生每人每月25元最低标准的助学金,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每生每学年500元的生活补助;通过给学校划拨少量土地或提供劳动实践场所,帮助学生勤工俭学并改善生活;广泛动员和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捐资助学。到2007年,争取全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遏制农村中小学辍学率上升的趋势,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5.加快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教师聘用制,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格掌握校长任职条件,积极推行校长聘任制。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及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乡村中小学任教,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制度。加强农村教师和校长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
6.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按照“总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并初步建立远程教育系统运行管理保障机制。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要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初步形成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环境,积极向农村中小学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不断加强教师培训;整合农村各类资源,发挥农村学校作为当地文化中心和信息传播中心的作用,为“三教统筹”、农村科技推广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
(二)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
1.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全力维护教育系统的稳定。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重要任务,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按照自治区《中小学德育评估体系》,进一步推进自治州中小学德育达标学校和德育示范学校的建设工作,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贯彻《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诚信教育,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切实增强德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感染力。加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教育,提高法制教育和国防教育的实效。要力戒实际存在的急功近利心态和浮躁情绪,提倡潜心探索、埋头苦干的精神,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将学校安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之一,层层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预警和防范机制,将学校安全防范机制扩展到社区,建立学校、家庭、社区、部门和全社会共同预防、监管和责任共同分担的学校安全防范的长效机制。在全州青少年中全面开展中华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组织实施有新疆特点的爱国主义教育实验工作,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新疆“三史”教育、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增强“四个认同”观念和“三个离不开”、“五个好”等为主要内容的每周一课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增强未成年人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