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南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我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一、2006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成绩显著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起步之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认真落实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克服制约全市经济发展的难题,争取一切有效益、有可能的发展速度。全市呈现出:“经济发展较快、产业结构优化、运行质量提高、效益显著增加、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发展态势,全面或超额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85亿元,增长15.2%,完成年计划的101.2%。增幅排名中部省会城市第三,人均GDP突破三千美元大关。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比由上年7.2:52.840调整为6.4:54.4:39.2,二产比重较上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完成财政总收入150.6亿元,同口径增长20.8%,完成年计划102.9%,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8.11亿元,同口径增长25.1%,完成年计划108.3%。
  农业生产形势平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支农政策,认真抓好农民减负工作,全年累计发放补贴资金15173.17万元,市县各级财政发放购机补贴累计420万元。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核心,逐步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建和改造小型水源工程1071处,治理水土流失546公里,加固病险水库113座,完成20处60座共3.11万千瓦时机电泵站更新改造,投入资金1000万元修建了小山塘、小门塘2033座。全市实现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12.28万亩,比上年增加5.38万亩,单产389公斤,增加4公斤,总产205.74万吨,增长2.25%。单产、总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市油料总产8520吨,增长7.3%;畜牧业发展总体状况良好,全市生猪出栏240万头,增长0.7%,家禽出笼3460万羽,增长4.7%。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抓手,有效的改善了农业生产的条件,全市完成了78个乡镇和36.5%的行政村的规划编制,11个重点示范镇、10个重点示范村顺利完成“三清”“三改”“三通”“三新”的改造整治工作;200个新农村试点村工程正在推进,共改造道路788.61公里,改水15566户,改厕13443户,普及沼气2068户,完成了安全饮水5个试点工程建设,村镇面貌焕然一新。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园区成为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依托支柱产业和工业园区,突出技术进步和节能降耗,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446亿元,增长17.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4.65亿元,增长23.8%;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15亿元,增长37%;实现利税96亿元,增长12%。汽车、医药和食品、电子信息和家电、纺织、服装、冶金和新材料等五大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4.3亿元,增长24.5%。重点企业生产形势较好,江铃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4亿元,南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元,达到105亿元,成为全市第二家主营业务过百亿企业,南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3亿元。与此同时,随着江铃汽车、奥克斯、晨鸣纸业、联创光电等一批产业链条长、产品门类多、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在开发区落户和达标达产,工业园区的规模和效益得到显著提高,高新开发区实现“3个3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四分之一,经济总量在全国高新区中排名前移了8位,经济技术开发区列中西部地区同类开发区第3位,小篮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基地也正在形成。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