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制度建设。在现有企业登记数据库、企业经济户口数据库等企业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数据采集、更新和维护制度,完善数据传输、应用和联网管理制度,尽快建立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数据库,确保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在全省得到全面落实。
四、加强调研和业务培训工作,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一)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工商登记监管新措施。结合国家工商总局2006年工作重点,积极探讨企业登记监管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适时深入各级工商局和各类企业开展调研,紧紧围绕体制改革、机制和方式创新以及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对在企业登记监管方面反映出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不断改进企业登记监管的方式和方法,推进企业登记监管工作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加强对基层企业登记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注重企业登记监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结合企业登记监管工作的实际,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搞好业务培训。重点做好新修订的《
公司法》、《
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和《
企业年度检验办法》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以及新上岗企业登记监管审查员、核准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不断规范登记监管人员的登记管理行为,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提高全省企业登记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增强服务意识,开展优质服务活动。积极探索新的登记管理服务模式,使登记管理工作更加快捷、高效,更加人性化。既要做好窗口服务工作,又要根据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发展情况,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
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将信息化建设与提高监管执法效能有机结合,互相推进,提高企业登记管理工作效率。要积极配合信息中心做好涉及企业登记监管软件的修改工作,不断完善工商业务软件网络系统,加大工商业务软件的使用力度。今年各级工商企业登记管理部门必须通过工商业务软件进行企业登记、年检、案件录入,工商所要通过工商业务软件办理“经济户口”档案和日常监管档案,通过工商业务软件将日常监管情况自动传递到登记机关,使登记机关可随时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和日常监管情况。配合总局推进企业法人数据库建设。建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数据库,加强对自然人投资设立的一人公司的规范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