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突出抓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
(一)扎实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加强对农村食品质量准入、交易和退市的全程监管,严把农村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坚决取缔无照经营,集中开展季节性、节日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建立农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落实农村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责任。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经营行为,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向农村转移。
(二)推进农村食品“市场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队伍,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扎实开展 “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县”活动。全面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食品经营点要逐步做到统一配送、统一店名标识、统一管理、统一商品价格、统一服务规范、统一食品安全承诺。完善农村食品监管网络,健全乡镇食品安全协调机构,加强对当地食品安全工作的统一协调。
(三)提高农村食品安全意识。结合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年”、“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宣传周”等宣传活动,充分发挥乡镇食品安全协调机构和农村消费者协会及分会、12315联络站、消费者投诉站等的作用,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广大农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维权保护意识。
六、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一)各地人民政府要对本地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层层落实责任制。要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作为当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中之重,定期评估本地食品安全状况,研究制定相应监控措施,并通过建立和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工作到位的责任机制,切实抓好落实。要加大食品安全监管经费投入,支持监管部门正确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二)各监管部门要按照分段监管的原则,全面落实监管责任。要充分运用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平台加强沟通协调,切实解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通报信息,提供线索,探索资源共享机制。积极开展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和诚信体系建设,形成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食品监管机制。
(三)采取综合措施,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真正成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核心,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守法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市场运作和社会监督,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引导企业诚信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