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试验测试内容
各县要建立试验区,地块长度80-100m,面积30亩左右,根据当地实际按照秸秆不同处理方式划分小区进行对比试验。主要试验测试内容:
1、播前秸秆覆盖量和播后秸秆覆盖率
播种前在各小区随机选3-5个点,收集一平方米内地表的秸秆称重,取各点的平均值为秸秆覆盖量。
播种后在各小区内任意选3-5点,用皮尺取10米长度,拉45度斜线,查看每10cm红线处下面是否有秸秆,记录每次测量红线压秸秆的点数,取各点的平均值为秸秆覆盖率。
2、机具生产率
在各小区确定60--80m距离,用秒表测定机具播种作业时通过该距离的时间,每种机型测2-3次,取其平均值。
3、播种机通过性
在秸秆不同形式覆盖的小区内,确定60-80m距离,记录播种机作业中通过该长度因秸秆堵塞而造成停止作业的次数。每种机型测2-3次。
4、播种质量
各小区的品种、播量和施肥量要一致,播种前记录播种量和施肥量,播种后在各小区先3-5点,测量播种深度以及种、肥分施的纵向和横向距离。
5、出苗率
待田间苗出全后,在各小区随即选3-5点,数出5m之内的苗数,取各点的平均值,根据排种量和种子的发芽率,计算出各小区的出苗率。查苗时要观察有无缺苗断垄现象,同时记录各小区杂草发生情况。
6、经济效益
按照生产工艺流程,计算各小区的生产成本,根据生产成本和作物产量计算各小区经济效益情况。
7、机具故障率
记录每季播种机作业(单台作业面积不少于200亩)中出现的故障,主要包括作业面积、故障类型、故障发生次数、故障停机时间、故障发生原因以及改进建议等内容。
各县要按照“方案”中试验测试内容要求,认真准确的作好测试数据记录,记录表格见附件2。
四、组织管理及要求
全省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由省农机局统一安排布置,并负责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各有关市农机局负责试验示范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检查督促。各有关县农机局按照“方案”要求,承担具体的试验示范和宣传培训工作。此次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试验示范工作从2007年初开始,到2009年底结束,参加试验示范工作的市、县要把此项工作和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工作结合起来,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切实把试验示范工作做好。试验用机具按照“方案”中要求的型号列入年初的购机合同中,同其它机具一起进行集中采购。各县每年10月20日前要将机具试验示范工作报告上报省局科技外经处,省局将把此项工作作为年终保护性耕作检查考评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