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建设项目占用水域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

5 防洪排涝影响分析

  5.1 一般要求
  5.1.1 建设项目防洪影响的设计洪水标准,一般应分别采用所在水域及保护对象现状(或规划)防洪、排涝标准,对没有规定防洪、排涝标准的水域,应采用该水域历史上有记录的最大洪水。
  5.1.2 一般情况下可采用规范推荐的经验公式进行壅水计算;壅水高度较高和壅水范围较大、对水域防洪影响较大的,应开展数学模型计算或物理模型试验。
  5.1.3 对水域冲淤变化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一般情况下可采用规范推荐的经验公式结合实测资料,进行冲刷和淤积分析计算;所在水域有重要防洪任务或重要防洪工程的,还应开展动床数学模型计算或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5.1.4 建设项目工程规模较大的或对水域河势稳定可能产生较大影响、所在水域有重要防洪任务或重要防洪工程的建设项目,除需结合河道演变分析成果,对项目实施后水域河势及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外,还应采用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试验进行分析。
  5.1.5 当建设项目建在排涝河道管理范围内或附近有重要排涝设施,且项目建设可能引起现有排涝设施排涝能力变化时,应进行排涝影响分析计算。
  5.1.6 在选用数学模型时,应根据资料条件、工程实际情况和评价侧重点,选取一维、二维数学模型,或者联合运用。在进行壅水分析计算时,考虑河道实际情况,可选用一维数学模型用于分析计算。关于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对于长系列条件下的预测分析计算,建议用一维数学模型,二维数学模型可用于典型场次洪水条件下的局部的、重点区域的流场、泥沙迁移分析。

  5.2 水文分析
  5.2.1 水文分析计算主要为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包括壅水计算所需的工程所在处的不同频率设计洪水流量等;为防洪排涝数学模型计算分析提供上边界条件以及降雨、蒸发资料等;为冲淤数学模型计算提供所需的长系列或典型洪水过程及相应泥沙资料。提供其它评价所需的水文资料。
  5.2.2 水文分析计算方法可根据所在水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一般可采用历史资料进行频率分析,也可直接采用实际发生的典型降雨、水位、流量等水文资料。洪水分析可根据设计流域的资料情况分别采用直接法(流量法)或间接法(降雨推洪水、降雨推径流)。
  5.3 水位影响分析
  5.3.1 当采用经验公式进行壅水计算时,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1、采用的经验公式及其适用性分析
  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结构型式、河道特性选用合适的经验公式,并对其适应性进行分析。
  2、有关参数的选用及其依据
  应根据阻水建筑物的结构型式、流速流态、河道边界条件等具体情况,合理选取或计算有关参数,并分析其合理性。
  3、选用的计算水文条件
  4、计算方案及其条件
  阐明各种计算方案及其条件。对工程施工临时建筑物占用河道过水断面的建设项目,除需进行工程运行期的壅水计算外,还需进行工程施工期壅水计算。
  5、壅水高度及长度的计算结果。
  5.3.2 当采用数学模型进行工程壅水影响计算分析时,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1、模型的基本原理
  阐述模型的基本方程、计算网格形式、数值计算方法、编辑处理等基本原理。
  2、计算范围及计算边界条件
  阐述数学模型的计算范围、计算网格尺寸、开边界的控制条件等。数学模型计算范围的选取除应考虑附近河段水文测站的布设情况外,应能充分涵盖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的范围及模型进出口边界稳定所需的河道范围。计算网格的大小应满足建设项目防洪评价对计算精度的要求。在资料条件许可时,上游采用流量控制,下游采用水位(或潮位)控制。当资料条件限制时,也可视资料情况确定边界控制条件,但应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
  3、模型的率定
  阐明模型率定所采用的基本资料、所选定的有关参数和误差统计结果,在此基础上分析模型的可靠性。模型率定的主要内容包括:水(潮)位、垂线平均流速、流向、断面流速分布、汊道分流比等。模型率定的误差应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无实测资料的可采用经验值。
  4、计算水文条件
  阐述工程影响评价计算所采用的水文条件及依据。所采用的计算水文条件应根据评价工作的各项任务有针对性地选取,对径流控制河段应分析设计洪水流量和相应水位;对潮流河段应分析设计频率相应潮型等水文条件。
  5、工程概化
  阐述建设项目涉河建筑物在模型中的概化处理方法,工程概化的合理性分析等。
  6、工程计算方案
  阐明模型的各计算方案及其条件。对工程施工临时建筑物占用河道过水断面的建设项目,除需计算工程运行期的壅水外,还需进行工程施工期壅水计算。
  7、计算结果统计分析
  对各方案的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大壅水高度和壅水范围。
  5.4 冲刷与淤积分析
  5.4.1 经验公式计算
  当采用经验公式进行冲刷计算时,应包括下列内容:
  (1)计算公式的选用及其适用性分析
  (2)水文条件
  (3)有关参数的选取值及其依据
  (4)冲刷计算结果
  5.4.2 数学模型计算
  当采用数学模型进行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时,其主要内容除应满足5.3.2节数学模型的有关要求外,还应包括:
  1、河床冲淤变化的模型参数率定
  应根据实测资料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水文系列,进行河床冲淤变化的率定计算。模型泥沙率定的精度应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
  2、计算水文系列的选取
  应根据建设项目的情况、可能带来的影响、所在河段的水文泥沙特性、防洪评价的主要任务,选取有代表性的水文系列进行工程实施后的冲刷与淤积计算。计算水文系列的选取要能反映冲刷和淤积的不利水、沙条件组合。
  3、冲淤变化计算成果
  计算成果应包括冲淤总量、冲淤厚度、冲淤时空分布等内容。
  5.4.3 物理模型试验
  对于重大影响建设项目应进行物理模型试验,当采用物理模型进行河道冲刷与淤积试验时,应包括下列内容:
  1、模型试验的范围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