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创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以安全保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推进信息与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推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和完善以密码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保护和网络信任体系,强化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建设。加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建立信息安全保障的有效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和互联网管理工作,强化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建设。坚持涉密政务信息不上互联网的制度。加强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和保密管理。严格互联网执法监督,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提高信息安全监控、预警预报、应急响应、容灾备份、灾难恢复和抗毁能力等综合防范能力。
九、大力推行国民信息技能教育培训计划,造就大批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人才
(一)加强信息化人才基础教育。加快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各种形式的培训,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提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全民信息能力和信息化综合素质。采取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教学科研机构培养与社会力量办学培训相结合的措施,以教学资源和教育应用为核心,依托全区大中专院校、中小学、图书馆等公益性设施,逐步建设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网和教学资源库,基本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以远程教育为主,构建跨越时间、空间、地域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学习环境,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保证。
(二)强化公务员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全面推动公务员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切实做好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信息化知识培训工作,引导公务员树立“信息观、网络观”,培养信息化意识。建立公务员学习和实践信息化知识的激励机制。把信息化知识作为公务员更新知识培训的重要内容。完善考核标准和考核制度,逐步把公务员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纳入年度考核内容,把掌握信息化知识和具备计算机操作技能作为公务员上岗的必备条件。
(三)完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强化政府在信息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培养过程中的推动作用,紧密结合国家信息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培养规划,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正确引导信息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培养方向,形成学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信息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培养格局。编制信息化人才规划,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人才的竞争、激励、选拔机制,培养复合型人才。营造凝聚人才并使他们建功立业的良好环境。鼓励区内信息技术和管理人才走出去,学习国内外信息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参与信息化建设。
(四)加强全社会信息化知识宣传。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作用,继续加大信息化工作宣传力度,及时宣传和推广信息化建设经验,推广信息技术成果,在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广泛宣传信息化对增强地区竞争力、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推动作用,使全社会进一步了解信息化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增强全民信息化意识。加强信息化知识和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的宣传工作,把信息化宣传与科普工作、网络文明教育与培训工作结合起来,广泛传播信息化基本知识,规范网络行为,强化网络道德约束。增强全民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全民深入学习信息化知识,提高社会各界的参与度,增强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及时总结和推广信息化典型示范作用和经验,扩大信息化的影响,形成全社会普遍认同和积极参与信息化推进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