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通过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提高质量和效率,降低物耗和能耗,提高我区钢铁、煤炭、化工、电力、装备制造、乳业、羊绒等特色优势产业信息化水平。通过政府引导、以大带小、大企业率先突破、小企业整体跟进等措施,建立覆盖企业生产、供销、管理全过程的综合性、开放式信息网络系统,促进企业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决策智能化、商务电子化。以建立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和推进“企业上网工程”为切入点,构建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企业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合理有序流动,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推进农牧业信息化。以服务“三农”为目标,整合、开发、利用农牧业信息资源,坚持“一网多用”和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终端多元化,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积极探索县域信息化的发展路子。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进信息共享。完善全区农牧业综合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体系,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农牧业生产和农村牧区管理水平,促进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大力开展农村信息化培训,使农民掌握信息化技能,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三)大力推动服务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发展。依托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开展物流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扶持邮政、交通、商储等传统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业。推动电子商务平台和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广泛开展电子商务。以建设“电子口岸”为重点,建立统一的进出口贸易网络平台、应用系统和数据库,促进“大通关”工程建设。建立和完善电子支付系统,实施金融信息化。大力推进旅游、交通、商贸流通等服务业信息化,加快发展网络增值服务、电子金融、现代物流、连锁经营、专业信息服务、咨询中介等新型服务业。
三、全面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加大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和整合力度。结合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加强已有网络资源的整合,合理规划各地区、各部门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全区统一的电子政务骨干传输网,逐步整合已运行的电子政务系统,在满足性能要求、保证服务质量、确保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形成全区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实现各业务网络的互联互通。以构建全区统一的、具有安全应用支撑和信息共享交换功能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为基础,建立和完善由自治区电子政务骨干传输网的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组成的电子政务网络,开展数据传输、IP语音、视频会议、移动办公等各项电子政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