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结合国家、省联动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专家大院、“星火学校”等作用,推进先进成熟技术的示范推广。整合现有农网、科技信息网、农业科技“168”和“110”等资源,建立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科技创业行动,鼓励科技人员投身生产一线建功立业,加大科技进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推动作用。
五、优化创新环境,支撑科技发展
坚持面向社会、服务企业、立足项目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将政府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创新环境和改善公共服务上来,通过法律、政策、舆论和规划等多种手段,引导全社会的科技活动。
(一)加大科技投入。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等各项政策措施的同时,根据国家、省相关政策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研究制定激励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措施。一是财税政策。重点激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扶持创业风险投资和科技中介机构等。二是金融政策。支持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金融服务,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事业,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三是政府采购政策。改进政府采购评审方法,建立财政性资金首购和订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等。四是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政策。加强对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管理,对重大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给予重点扶持。
(二)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高层次和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加强科技人员继续教育,认真落实“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和“515”人才培训计划,系统选派优秀人才赴国内知名高校、大中型企业学习、深造。整合优化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全面落实省、市出台的激励科技人才的政策措施,努力营造平等竞争、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宽松环境,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人才互动和交叉兼职。积极开展人才柔性引进,加大人才引进资助力度。建立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对科技人员的股权激励、职称评定、成果奖励、知识产权保护和政府津贴等政策措施,鼓励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激发全民创业创新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