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把抓好项目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没有项目,结构调整就无从下手,转变增长发式也无从谈起。要围绕今年宁东基地建设实现投资翻一番的目标,组织实施好大会战,确保灵武电厂1号、2号机组并网发电和25万吨煤基甲醇、 21万吨煤基二甲醚项目建成试生产,基本建成宁东至兰州东75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加快煤基烯烃等项目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宁东至天津东 ±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和东乌铁路。年内建成太阳山供水一期工程、100万吨煤焦化工程,争取开工建设太阳山风电一期和100万吨二甲醚项目,太阳山能源新材料基地建设要迈出实质性步伐。要抓好隆基公司2000吨单晶硅、泸天化40万吨合成氨和70万吨尿素等2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建设,保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0%以上。要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抓紧筛选、论证、上报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多跑北京、多沟通、多协调,争取列入国家盘子,早日开工建设。要落实重大项目责任制,多开现场会,及时解决一些扯皮问题、利益问题,看准的就定,定了就干,促进度、抓质量、保安全。二要把技术创新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要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实施好今年确定的15个重大科技专项,为特色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对政府来讲,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是加快建设聚集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的平台。我们在这方面要多想一些招数,多增加一些投入,多制定一些优惠政策,积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转化创新成果。三要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措施。我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任务艰巨,但空间也很大。我们要发展,更要科学发展,重视GDP,更要重绿色GDP,从根本上摆脱靠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来维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路子。从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节能形势不容乐观,要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确保我区今年万元GDP能耗降低4%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2%的约束性目标。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推进清洁生产。要大力推进建设节约型宁夏,在企业层面、区域层面、社会层面都要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综合利用。发展改革委、经委、国资委等部门要共同研究,靠改革,建立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靠管理,充分挖掘节约资源潜力;靠科技,建立资源节约的技术支撑体系。
(三)城市化要有新作为。城市化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现代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城市的竞争。我区与东部地区、发达地区的差距不在农业上,主要表现在工业化、城市化上。这几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要缩小宁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要提高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城市化步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推进城市化上,要坚持“两个战略”,完善“一个体系”,突出“四个重点”。坚持“两个战略”。一是要坚持区域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在宁夏这样一个相对落后的小省区,实施区域中心城市战略,发挥银川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宁夏实现跨越式发展,是经过多年实践摸索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扩大城市规模,打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在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上再上新台阶。这几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银川及其它4个地级市的框架拉开了,空间拓宽了,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雏形了。但框子内还缺很多精品,还缺许多有特色的作品,品位还不高,任务还很艰巨。银川市要继续带头,解放西街结合拆迁要逐步建成仿古一条街。二是坚持沿黄城市带发展战略。按照“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树、资源共享、生态共保、优势共创”的方针,整合区域资源和经济优势,逐步实现沿黄城市带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乡共建、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通讯网络一体化,彰显城市带整体优势,率先在全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使沿黄城市带成为全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战略平台,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新材料基地、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和区域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成为宁夏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完善“一个体系”。构筑以银川为中心,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为主干,县城为基础,小城镇为补充的大中小相结合的城镇体系。要立足实际,突出特色,把石嘴山建成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吴忠建成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新型滨河生态城市,固原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宁南中心城市,中卫建成生态旅游文化城市。突出“四个重点”,强化产业支撑。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培育壮大城市主导产业、支柱产业,聚集人气、商气、财气,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改善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城市大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培育城市特色。坚决克服“千城一面、千篇一律”的倾向,既要突出城市产业的特色,也要突出规划、建筑、环境的特色,更要注重地域文化和地方民族特色,在灵气和灵魂上挖掘潜力,大做文章,展示城市的风貌和品位。加快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具有吸纳就业、拉动消费、降低消耗的独特优势。服务业的发展要以工业化提供增长动力,以城市化拓展增长空间,以市场化注入发展活力,以信息化增强技术支撑,把服务业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结合起来,与扩大消费结合起来,与我区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发展服务业与发展工业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不能因为强调工业就忽视服务业,也不能因为强调服务业而忽视工业。当前,发展现代服务业,一要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发展综合性的物流中心,建设一批辐射全区、融入全国的大型化、高档次的专业交易市场。既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物流企业落户我区,也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催生一批本土化的现代物流企业集团。二要加快金融业发展,促进和整合地方金融企业发展,鼓励和吸引区外各类金融机构来宁设点展业,统筹发展、综合利用好现代金融市场。三要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鼓励支持各类社会中介机构依法、独立、公正执业。四要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打造数字化宁夏。
(四)生态建设要有新步伐。抓生态就是抓生命工程,就是抓长远工程。我区地处黄河中上游,三面环沙,干旱少雨,植被稀疏,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改善我区生态环境,不仅事关我区发展大计,而且关乎黄河下游特别是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总书记视察时,对我区提出了殷切期望,要求我们“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抓紧抓好,扎实努力,长期努力,使生态环境不断有新的改善,为建设祖国西部生态屏障做出贡献”。我们要不辜负总书记的重托,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生态建设重新认识、重新定位,坚持在发展中,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在生态建设中,既要建设美化自己家园,又要为西部、为国家多做贡献,努力使生态环境建设走在西北前列,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要根据我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按照山、沙、川三大板块,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科学规划、重点突破,明确改善生态环境的时限、步骤和措施,层层分解目标任务,逐级落实,确保实现“十一五”末林木绿化率达到 18%的目标。要集中力量抓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四期等重点工程,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抓住国家实施西部重点地区防沙治沙工程的机遇,加快荒漠化治理步伐,重点抓好盐池、中卫、同心3个国家级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要加快推进城乡造林绿化。南部山区围绕“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学习推广彭阳经验,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培育生态后续产业,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中部干旱带重点实施草原围栏和退化草原恢复工程,坚持封育禁牧,加强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引黄灌区重点建设农田林网、绿色通道、黄河湿地保护开发和低洼盐碱地治理工程。要加快推进宁东、太阳山等工业园区生态建设,继续抓好城乡大环境绿化,确保按期完成银川环城高速西北段、吴忠滨河湿地、大武口森林公园等城市绿化重点工程建设。要按照谁治理、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制定完善税收优惠和信贷扶持等政策,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力量投入生态建设,真正形成全区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新格局。要认真执行环保标准,强化环境执法,规范开发秩序,加大治污力度,确保完成今年政府向群众承诺的12件环保实事,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突出的环保问题。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