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实施好八大工程,切实做到龙头企业进农村,连锁超市进农村,基础设施进农村,先进文化进农村,优秀干部进农村。一是大力实施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工程。坚定不移地把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枸杞、清真牛羊肉、奶业、马铃薯、瓜菜5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和淡水鱼、葡萄等6大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加快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大县,提高产业集中度,逐步构建起符合市场需求、优势特色鲜明、规模效益明显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目前,我区5大战略主导产业,规模还不大,所占市场份额比较小。清真牛羊肉优势在宁夏,但河南双汇牛肉肠却占领了市场;夏进尽管起步早,现在的规模远不及蒙牛和伊利。银川、吴忠要想办法巩固现有基地,做大做强。各市县要把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作为一项战略举措,做到一个县一个规划、一个产业一个方案、一个项目一个好产品,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今年,要力争实现特色产业发展的两位数增长。二是大力实施设施农业建设工程。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色产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也是我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突破口。在这一点上,不能保守被动,要主动开拓市场,积极适应消费者需求,什么能赚钱就种什么,让老百姓尽快富起来。在永宁县调研时农民群众反映,1亩设施蔬菜相当于 20亩粮食的收入,1亩设施园艺相当于近100亩粮食的收入。从全区看,设施农业的技术成熟、效益显著、潜力巨大。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市场营销、科技推广、质量安全、政策保障“四大体系”建设,坚持设施园艺、设施蔬菜、设施花卉、设施养殖等多样化发展。尤其是引黄灌区要把设施农业作为突破口,书记、县长亲自抓,力争两到三年,全区设施农业面积达到50万亩,到2010年实现户均1亩,规范化设施养殖普及率达到60%以上。畜牧业产值五年内占到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左右。三是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振兴工程。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必然选择。通过龙头带基地,实现了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的对接,有利于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从而使工业反哺农业、建立新型城乡关系、统筹城乡发展成为现实。其一,可以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据测算,我国农产品加工占农业比例每增加0.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增收193元。其二,可以培植税源,壮大财力。如果不实现由“原字号”农产品到卖“成品”的转变,财政永远都是“输出型”的财政,资源也无法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粗加工率为 90%左右,深加工比例为80%,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2.4:1,有的到3:1到5:1,我国相应比例只有45%、30%和1.1:1,我区这一比例就更低了,仅仅为0.6:1左右。我区的特色优势产品因为量小,不加工就难以出去,必须在附加值上做文章。要以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着力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从资金投入、信贷服务、税收优惠、用地管理、电价优惠、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扩张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要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宁夏是一个小省区,政策上形不成“洼地”,品牌上形不成“高地”,龙头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目前,要对已经看准的清真食品、枸杞、奶牛、马铃薯、玉米淀粉、大豆、果汁深加工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取得明显成效,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群。四是大力实施以良种良法为主的科技创新工程。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项新技术可以改变落后面貌。加强农业科技攻关与推广,这是政府应该抓的工作,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要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与示范推广,启动一批自治区级重大农业科技专项和重点项目,积极引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提升农业科技水平。要以推进农业科技入户为抓手,加快推广农业良种良法,重点推广一批基础较好、前景广阔、增产增收明显的成熟技术、关键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要建立健全种养业良种体系、科技特派员与科技创新应用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实施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有条件的市县都要建立相应的育繁基地、育苗中心、品种改良中心。五是大力实施农业设施条件改造工程。这是事关农业后劲,事关农业长远发展的基础工程。要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快推进已经确定的“三山”供水工程、“581”土地开发工程、引黄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扶贫扬黄灌溉工程、银北百万亩盐碱地改造工程和南部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整治工程,进一步加大“沃土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的实施力度,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现有耕地质量。今年完成新开发灌溉面积1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5万亩,建设旱作基本农田55万亩。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和生物质产业。现代农业首先要体现在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市场化上。这两年,通过农机补贴,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很快,但与外省相比,差距依然很大。要以农机具购置补贴为引导,扩大农机覆盖领域,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要认真组织实施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和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连锁“农家店”,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构建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今明两年,自治区将拿出2000万元,加快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提供专家咨询(农技110)、技术指导、市场价格等多种服务。率先在全国建立省级农业数据库以及区、市、县、乡、村5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建立“网络平台+公司+农户”的新型农村信息站点,实施信息入户工程,让农民在家就能学习先进技术、获取市场信息、推销农产品。六是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工程。以规划为先导,以水、电、路、气、厕“五位一体”为基础,以村部、村卫生室、农家店为中心,以砖瓦房为亮点,整合资金,集成政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配送。5市政府在这项工作上要坚持山川分类指导,既要尊重群众意愿,但又不能不做工作,步伐太慢。要有招数、有办法,有激励约束机制,加快推进,实现山区“六通”、川区“七通”,通路、通电、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班车,川区通自来水。加快同心窑山、海原兴仁等农村安全饮水重点工程建设,重点解决30万人的饮水问题(中部干旱带20万人),让农民喝上干净水;加快乡村道路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500公里,实现48个行政村通油路、36个行政村通等级公路,让农民走上平坦路;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完成6万户沼气池建设任务,让农民用上清洁气;加快塞上农民新居和山区危房危窑改造,年内川区新建改建农民新居3.2万户,山区改造危房危窑1.3万户,让农民住上砖瓦房;进一步完善城乡同网同价政策,让农民用上便宜电;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完成350个左右村庄的整治任务,绿化美化净化村容村貌。抓好已经确定的12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让农民居住环境实现新改观。七是大力实施农村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统筹安排城乡公共资源分配,着力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的上学、看病、医保、养老等现实问题,不断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是政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承担的重责。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今年要把全区23万农村特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八是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育工程。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农民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要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实施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阳光工程”和“雨露工程”,下大力气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把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要切实改进培训方式,注重培训效果,既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又要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既要搞好农民转岗转业培训,又要搞好农业技术培训。让走出去的农民具备较强的务工技能,能够适应城市和工业文明;让留下来的农民能够掌握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形成适应现代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