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和引导全省民营企业发展围绕“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主导产业发展配套产业。鼓励“五点一线”区域民营资本依托当地工业园区投资创业,组织全省民营企业参加“五点一线”开发区组织的招商活动,组织开展协作配套项目对接活动,推进“五点一线”入区项目与省内民营企业的对接,促进配套项目和配套产业的建设和发展,逐步拉长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产业集聚和技术集聚,建设和培育一批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对老工业基地振兴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特色产业集群。
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优化出口结构。充分发挥“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港口的对外贸易优势,帮助民营企业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增加高技术含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比重,逐步改变以资源性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
三、推进企业体制和机制创新,增强企业活力
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深化改革,从自身实际出发完善企业运行机制和经营管理体制。按照改革范围放开、改革形式放开、出让对象放开的原则,根据企业的不同状况,采取合资合作、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并、破产、出售、法人持股、员工持股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以文化、教育、城建、水利、交通、粮食、商业等所属行业的国有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国有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按照
国务院《关于同意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批复》(国函[2005]88号)精神,结合城市总体改造规划,抓住企业“退二进三”的机遇,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在总结试点城市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企业搬迁改造、企业资产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在总结试点城市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开展城镇集体企业改制的调研工作,总结城镇集体企业改制的成功案例,学习借鉴上海市、吉林省对城镇集体企业的管理办法和指导城镇集体企业改制的作法,草拟印发《辽宁省城镇集体企业改制的指导意见》,规范集体企业改革工作。认真处理因企业改制引发的信访案件,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规范企业改革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开展中小企业管理上等级活动,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引导企业建立安全、劳动、财务、质量等各项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安全生产、环保卫生、资源开采、土地使用等方面的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