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贸进出口实现持续稳定快速增长。
“十一五”时期全区外贸进出口年均递增18%以上;“十一五”期末自治区生产总值对外贸的依存度达到30%以上;本着进出口相平衡的原则,进口保持比出口略高的增长率。
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期末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
出口市场进一步多元化。继续巩固中亚、俄罗斯、港澳、美国、欧盟、日本市场,努力拓展南亚、中东、非洲、拉美市场。
对外贸易结构得到改善。边境贸易出口保持相当规模,增加一般贸易出口,扩大加工贸易出口。努力增加境外承包工程带动设备和技术出口。
合作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十一五”期末,合作中心的国际采购中心、现代物流枢纽、商务休闲、出口加工的功能初步形成。
2.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根据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与实际需要,“十一五”期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年均递增20%左右。
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重点,以西部大开发和推进西部国际商贸中心建设为契机,扩大外贸、旅游、金融、保险、矿业、商业等吸收外商投资。合作中心成为吸收外商投资新的增长点。
积极引导外商投资方向,引导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围绕建设石油天然气、重化工、绿色食品加工、轻工纺织和高新技术等六大支柱产业体系,吸引外商投资,并参与建设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合作中心。把招商引资工作与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扶持特色支柱产业、企业改革、技术进步、发展现代流通等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外资进入更多新领域。
3.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
大力发展对外合作,采取积极的措施,引导有实力的企业主动出击,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在竞争中形成一批有实力的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十一五”期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合同额、营业额年均递增20%以上。
4.境外投资实现较快增长。
以资源为导向,以实业投资为重点,以获取比较利益为目标,积极培育境外投资新增长点,“十一五”时期境外投资年均递增20%以上,逐步形成以周边国家投资为重点的“走出去”发展模式。
四、“十一五”时期新疆外经贸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现外经贸可持续发展。
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外经贸发展绩效评价体系。在“优化结构、增长质量、提高效率”上下功夫。坚持内需为本的原则,依靠需求升级、结构优化、经济转型、效益成长来带动国内经济和出口的发展,形成内外需求协调增长的发展新模式。积极推动内外贸业务的融合,进一步发挥两个市场在平衡国内市场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大力推进合作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合作中心的招商引资,发展面向中亚、辐射西亚、东欧和南亚的经贸合作,为中哈自由贸易区建设积累经验。积极引进国内资金、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营造内、外资经济公平竞争的体制环境,为各类经济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体制保障。加快建立内外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有机联系。
重点工作是: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外经贸发展绩效评价体系。
(二)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进一步优化出口结构。
大力培育外向型企业。围绕结构调整的主线,积极引导企业确立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向,引导企业在项目设计、产品定位、工艺标准等各个环节增强国内外市场的适应性,通过政策引导发展一批直接面向出口的出口加工基地,形成一批具有稳固产业基础的出口增长点。对于自治区确立的重点出口企业,在项目资金安排、出口产品认证、广告宣传、贸易促进、人才培训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帮助其逐步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出口竞争力,发挥好示范和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