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新政办发〔2007〕65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已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政府第3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四月十八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是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后,我区编制的第一个外经贸领域中长期专项规划。制定和实施好这一规划,对于开创外经贸事业发展新局面、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十一五”时期自治区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外经贸实际,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十五”自治区外经贸发展状况
(一)取得的成绩。“十五”时期,是新疆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顺应发展要求,深化外经贸领域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也是新疆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进入全国中游行列。2005年,自治区进出口贸易总额达79.4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2.5倍,年均增长28.5%,其中出口50.4亿美元,年均增长33.2%、进口29亿美元,年均增长22.3%;进出口居全国第十四位,居西部十二个省市区首位;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由2000年的30∶70调整为2005年的9.8∶90.2,机电产品出口7.4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7.8%提高到2005年的14.7%;私营企业成为出口增长的生力军。2005年我区私营企业出口25.7亿美元,增长93%,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0年的1.5%提高到2005年的51%:向西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为全国第一大边贸省区。2005年全区边贸进出口55.4亿美元,增长49.4%,占进出口总额的69.7%;传统市场进一步巩固,新兴市场拓展取得新进展。与我区开展进出口贸易的国家和地区从2000年的98个发展到2005年的147个,传统市场如中亚、美国、欧盟、日本市场得到巩固,东南亚、韩国、拉美、非洲等新市场得到拓展。天山北坡经济带成为我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火车头。2005年,乌鲁木齐、塔城、伊犁州、博州、昌吉州等天山北坡经济带和重点口岸地州市的进出口均超亿美元。兵团对外贸易稳步发展,2005年实现进出口额30.8亿美元,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33.5%提高到2005年的38.8%。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扩大,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十五”期间,我区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329个,合同外资金额9.75亿美元,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93亿美元。2005年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2000年的2.5倍,年均增长19.8%。商业、电信领域利用外资实现零的突破。矿业开发成为吸引外资的一大热点。世界五百强和跨国公司来我区投资增多,家乐福、日产汽车、嘉士伯等相继落户我区。我区产业开放程度迈上新台阶。
“走出去”战略加快推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快速发展。“十五”期间,我区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3.2亿美元,年均增长63.9%。年末境外劳务人数从前期的400多人发展到2005年的744人。境外投资、对外援助项目、争取国外援助资金、技术引进等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外经贸对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自治区国民经济对外经贸依存度由2000年的13.7%提高到2005年的24.3%。外贸出口的扩大增加了税收收入。2005年自治区对外贸易实现税收60亿元,其中,进口税收40亿元,出口税收20亿元,上缴中央财政52.5亿元,为自治区地方财政增加税收7.5亿元。出口每美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为0.15元。全区直接为进出口服务的人员达11万多人。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全区增加就业、繁荣市场、拉动内需和发展第三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