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十一五”金融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5.金融监管体制逐步完善,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增强。随着金融监管法制化水平的提高和金融监管力度的加大,我省金融运行环境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了以人民银行、银监局、证监局和保监局为主的金融监管体系,坚持依法监管和在发展中化解风险,使金融安全有了明显保障。成立了省金融发展和稳定协调领导小组,协调处理金融发展和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合力推动金融领域重要工作的开展。建立了省政府与金融机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全省经济形势和金融运行情况,促进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结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拓展金融业发展空间,增强了金融对经济建设的支撑作用。

  (二)存在问题。

  “十五”期间,陕西金融业虽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仍然处于传统金融业向现代金融业初步转型时期,金融业推动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的效率还不高,金融资源优势还难以有效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地方金融机构发展还相当缓慢,在结构、质量、效益、制度创新等方面,与建设西部强省要求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集中表现在金融业对经济的贡献度较低,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省金融业增加值仅占全省GDP的2.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8个百分点,与发达省市相比差距则更大。我省的金融资源力、金融区位力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出来,资本配置效率差,资金沉积和资金饥渴并存,矛盾仍很突出。

  2.金融结构矛盾突出。着重表现在金融组织结构、信贷结构、产品业务结构失衡。在组织结构上,地方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实力弱、份额小。在信贷结构上,银行中长期贷款存量较大、短期贷款增长缓慢、信贷资金期限结构错配比较突出,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集中,对“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薄弱。在产品业务结构上,中间业务发展不足,金融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证券公司业务结构单一,投行业务发展缓慢;保险业务发展不均衡,农业保险、责任保险、意外健康保险等险种发展相对不足,产品差异化较小,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要;信托公司资本金偏小,业务创新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偏弱,市场占有份额尚小。

  3.资本市场发展缓慢。主要表现在我省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为企业直接融资的服务体系不健全,金融产品单一。已上市公司总体质量不高,规模偏小,盈利能力较弱,再融资能力亟待加强;培育后备上市资源力度不够,符合上市条件的未上市企业还不多;债券发行份额小,市场发展相对不足;产权市场不完善,交易机构整合进展缓慢。

  4.地方金融机构实力不强。主要是规模偏小、资产质量偏低,发展速度缓慢,与金融业入世后改革发展形势不相适应。农村信用社改革任务仍很艰巨,不良贷款清降任务很重;产权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有待完善,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亟待提高。

  5.金融生态环境有待改善。我省的信用信息资源尚未实现整合和共享;部分中介机构道德水平不够高、经营不规范,影响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一些企业和个人的诚信意识不强,信用状况不佳,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仍时有发生;部分上市公司不讲信用,大股东违规占用资金和公司违规担保问题仍然存在;提高失信者的失信成本和处罚力度的制度建设还相对滞后。

  (三)发展机遇。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强省历史进程中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金融业稳健发展对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和全面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快速成长、金融创新日趋活跃、金融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特征日益凸显,金融业必将进入“黄金发展期”,我省金融业改革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1.国内外发展形势为金融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十一五”时期,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世界发展的潮流,国际政治经济总体将保持稳定,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美、日、欧经济增长势头较好,亚洲新兴市场经济继续增速,国际金融发展呈现新趋势,全球金融市场联系日益密切,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创新日新月异,新产品新业务层出不穷,国际金融竞争日趋激烈,机遇和挑战并存。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国际竞争力持续提高,西部大开发稳步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烈。所有这些,必将为我省金融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经济基础、市场动力和新的机遇。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