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推进中药流通改革,建设市场信息服务网络 。
1.引导和促进传统中药商业模式向现代流通模式转变。 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鼓励和支持中药材、中药饮片经营的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鼓励和支持流通企业采用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共建集中配送中心等现代医药流通网络。
2.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提高信息资源使用效率。 通过推广信息技术促进电子商务的形成,充分开发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建立中药现代化电子商务网络,加快中医药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步伐,推动中药现代化产业的集约化和现代化。
3.完善信息网络平台,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 在现有信息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建立中药现代化应用服务平台和行业发展的综合应用数据与专业数据库。开辟信息发布与反馈通道,改善信息流动的通畅度,加快信息传播与资源共享。为全省及全国的中药企业提供共性的应用服务平台,提供咨询服务、应用服务与能力服务。
(六)建设医药工业园区,优化中药工业布局。
以贵阳市、遵义市、黔南州为主,依托医药工业园区,重点建设和发展“环贵阳制药产业带”,充分利用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尽快培育和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和产业规模的龙头企业和骨干特色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把扎佐医药工业园区、花溪医药工业园区、乌当医药工业园区、息烽医药工业园区、清镇医药工业园区、遵义医药工业园区、龙里医药工业园区等7个医药工业园区建设成为设施配套、服务功能完善、具有产业集群特征、特色优势突出的现代中药产业园。
(七)开展民族药基础研究,为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开展以苗药为主的民族药基础理论研究,深入研究民族医学、民族药物的病因病理、药物理论、药物加工、组方配伍、用药方法等基本理论。开展民族药材的应用基础研究,筛选有广泛临床和民间应用基础的药材,对其进行资源分布、生态环境、同功品种、易混品种、种植(养殖)、抚育、质量检测、活性成分、药理毒理等方面的研究,为民族药的科学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三、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不断增加投入,推进中药现代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营造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1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贵州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黔府发〔2006〕26号)提出的有关政策和措施,确保优惠政策和措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