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展先进的环保设施及污染控制技术。大力开发节水节能技术,工业废水处置和资源化技术及装备;开发废弃物(副产品)的减量、区域交换和多级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技术,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物控制与减排综合技术,农村废物、畜禽养殖废物等高效资源化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设备。
重点加强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研究开发高效益城市森林快速构建技术,人工植物景观建设技术,城市生活垃圾、城市废水处理及医疗垃圾的处置与资源化技术。
重点研究水资源优化调配和特殊水域净化技术,推进节水和污水控制技术产业化,建立水环境决策支持系统。改造自来水管网和水厂设备,完善调度、监测及检漏系统,加强河道治理,改善河道水质,提高供水质量;积极防治工业企业发展对城市环境和海洋的污染。
重点研究海水淡化用膜、能量回收器、高压泵国产化关键技术,海水淡化装备和多联体耦合关键设备,移动式海水淡化技术及装置,研究海水冲厕等直接利用与综合利用技术,缓解我市生产生活用水的紧张状况。
2.人口与健康。
以新技术为切入点,集中力量抓好对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有重大意义、创新性强的研究项目,重点研究危害我市群众健康的常见病、地方病、多发病的关键科技问题。加强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老年性疾病、流行性疾病、地方病的预防与治疗技术等医学技术研究;加强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成因分析和防治对策研究,开展禽流感等重大疫情预防机制、应急预案研究,工农业生产职业危害快速救治研究,开展社区综合卫生保健专项研究。研究发展生殖保健和产前诊断技术,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加强医疗的科学管理和信息管理,建立疾病局域网报告、预测和分析系统。加强人类健康公共政策体系建立、管理技术研究。
3.防灾减灾。
重点研究对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安全有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相关技术问题,建立健全气象、台风、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数据库和自然灾害综合信息网络系统。
4.科学普及。
充分发挥各类学会、协会等的作用,大力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深入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继续加强无神论、唯物辩证法的宣传,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素质。
(七)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坚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培育创新主体,努力完善创新机制,不断健全创新网络,重点建设好4个孵化器、4个省级科技型企业研发中心、5个重点实验室和8个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切实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
1.建设好4个科技型企业孵化器。
一是要继续加强舟山市海洋科技(人才)创业园和浙江省普陀海洋高科技园区建设。争取建成孵化厂房35000平方米,每年孵化成功3家以上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入园孵化企业产值1.5亿元以上,年新增产值3000万元以上。二是启动建设好舟山浙大网新科技创业园。首期规划启动建设35000平方米的舟山浙大网新科技置业大楼。三是积极支持建设定海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首期规划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
2.建设好4个省级科技型企业研发中心。
依托我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到“十一五”末,力争新建成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研发中心10家,其中重点培育汽车模具、汽车发泡饰配件、皮肤病外敷剂等省级重点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切实加强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力度,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后劲。
3.建设好5个重点实验室。
根据我市区域优势产业的特点和现有基础条件,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好船舶与渔具水动力实验室、水产品检测检验实验室、船舶操纵性实验室和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等5个重点实验室。
4.建设好8个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重点建设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海洋旅游、五金机械加工、远洋渔业技术等8个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其中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3~5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