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食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责任逐步落实,食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更加科学有效,行业协会作用进一步发挥,生产经营者的自律和食品质量安全责任意识明显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防范水平和监督能力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对生产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建立比较完善的食品安全长效机制,食品生产企业的抽检批次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四)特种设备安全。构建体制健全、职责分明、运行高效、管理科学的特种设备长效动态安全监管新体系,促进“平安舟山”建设。力争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持证上岗率和事故结案率达到100%,力争特种设备万台事故率控制在0.5起以下,万台死亡人数控制在0.8人以下。
(五)质量检验检测技术。至2008年底,力争建立国家海洋生物及制品质量检测中心,有3个以上省级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落户舟山;争取5-6个实验室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争取建设3-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以上市级重点实验室;通过计量认证或实验室认可的检测产品数超过150种,可检测参数超过500项。
(六)节能降耗。建立相应的节能标准体系和计量监督管理体系。水产加工和纺织两个行业的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在2005年度的0.044和0.129吨标煤基础上,年均下降3.5%;全市3000吨标煤以上重点能耗企业能源管理制度落实,能耗检测手段完备,单位能耗逐年下降。
三、主要任务
全面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生产经营者全面负责、检验机构技术把关、社会监督支持的质量工作新格局,努力建设以名牌体系、标准计量体系、质量监管体系、质量评价体系、预警保护体系、检验检测体系为支撑的质量工作新平台。
(一)构建质量工作新格局,开创质量工作新局面。
重点抓好四个层面工作:一是政府推动。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将质量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组织协调和指导本地区质量提升工作;把质量指数纳入当地经济运行分析体系,建立以质量指数为核心的质量预警机制;完善激励政策,推动开展质量兴业、质量兴镇等活动。二是部门联动。质监、经贸、工商、卫生、安监、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合作,建立相关制度,形成齐抓共管格局;质监、经贸等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责,建立全市工业企业信息档案,充实档案内容;各部门的检验检测机构要切实为全市质量工作提供技术保障。三是企业主动。发挥企业质量工作的主体作用,恢复和提升QC小组,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质量赶超和降废减损等活动,严格执行国家强制认证和许可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采取多种方式建设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把技术创新与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企业的质量发展能力。四是社会互动。各级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以质取胜战略,宣传政府部门的政策和措施,宣传质量法律法规、质量新理念和名牌工作业绩;各行业组织和社会团体要加强自我管理;教育和引导广大消费者,关注质量状况,强化维权意识,增强社会监督,营造全社会关心质量、关注质量的浓烈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