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确政府职责,强化政策引导
制定环保规划实施方案,明确政府和有关部门职责,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强化政策引导,按照“污染者付费”和“投资者受益”的市场经济规则,推动建立相应的环境政策体系。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拓宽环保投融资渠道,支持和促进民营资本参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实施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的社会化、市场化服务,提高处理效率;逐步建立排污交易和发展权的补偿机制,促进污染物总量削减和生态保护产业化。
2.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制度,鼓励公众参与
加强环境政务信息公开,创造条件方便公众查询。对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与发展的决策,通过召开公众听证会、调查访问等形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实行企业环境行为分级标准,公示企业的环境行为信誉等级。
推行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等群众创建活动,倡导绿色消费,弘扬生态文明。保障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实行环保监督员制度。建立环境污染有奖举报制度,鼓励公众检举控告违法排污行为,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改革环境教育方式和内容。环境宣传教育要有计划、有目标,针对性强,内容要切实可行;扩大环境宣传教育的对象和范围;在内容上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环境保护与群众的衣食住行以及生产活动结合起来;加强环境健康和环境权益方面的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他们所拥有的环境权益,以及如何维护环境权益。
(四)坚持依法行政,严格环保准入和环境监管
坚持不欠新账、增产不增污的原则,从源头着手,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严禁引进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新五小”等生产工艺落后、能耗高、污染环境的企业,严禁引进污染严重难治理的项目。认真贯彻实施《
环境影响评价法》,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制度,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标准以及清洁生产要求的10类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加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对电镀等重污染行业项目的建设要严格执行全省统一规划、统一定点的规定。对工业项目分类进园进区集中管理,集中治理污染。打击违法排污行为,重点查处违法建设、违法排污、污染饮用水源等突出问题。认真贯彻实施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党纪政纪处分的暂行规定》,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不仅追究单位的法律责任,同时追究单位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党纪和政纪责任。
加大对老污染源的治理力度。积极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划,不能达到排污标准,以及没有经过环保审批或者违规审批的排污单位,一律不核发排污许可证。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现场执法检查,对列入重点污染源的不达标企业进行限期治理。采取明查暗访、重点突击检查相结合的形式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依法查处,并利用新闻媒体,对污染典型进行曝光,并依法予以查处。
(五)改革环境管理体制,提高环境管理效能
1.强化环保机构建设
全面加强各级环保部门机构建设,制定和实施各级环保机构编制规范化建设方案,充实环保管理队伍力量,并将工作经费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
2.提升环保管理现代化水平
建立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环境污染监控系统、环境污染应急系统,强化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加强环境监察能力建设,调整和规范行政执法机构,加强执法装备,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建立健全全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机构,落实编制,其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3.加大环保投入,拓宽环保融资渠道
各级政府要将环境保护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每年在预算中安排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进一步拓宽环保融资渠道,大力引进民营资本参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附件1
河源市“十一五”期间主要环境保护控制指标
┌───┬──────────────┬───┬──────┬──────┬────┐
│ 指标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08年目标 │ 2010年目标 │2005年现│
│ 类型 │ │ │ │ │ 状 │
├───┴──────────────┴───┴──────┴──────┴────┤
│(一)环境质量 │
├───┬──────────────┬───┬──────┬──────┬────┤
│空气环│SO2年日平均值 │mg/立 │ 0.06 │ 0.06 │ 0.014 │
│ │ │方米 │ │ │ │
│境质量├──────────────┼───┼──────┼──────┼────┤
│ │PM10年日平均值 │mg/立 │ 0.05 │ 0.05 │ 0.028 │
│ │ │方米 │ │ │ │
│ ├──────────────┼───┼──────┼──────┼────┤
│ │NO2年日平均值 │mg/立 │ 0.04 │ 0.04 │ 0.014 │
│ │ │方米 │ │ │ │
├───┼──────────────┼───┼──────┼──────┼────┤
│水环境│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 % │ 100 │ 100 │ 100 │
│质 量 ├──────────────┼───┼──────┼──────┼────┤
│ │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 │ % │ 100 │ 100 │ 100 │
│ ├──────────────┼───┼──────┼──────┼────┤
│ │跨市河流边界交接断面的水质达│ % │ 100 │ 100 │ 100 │
│ │标率 │ │ │ │ │
├───┼──────────────┼───┼──────┼──────┼────┤
│声环境│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 │dB(A) │ ≤70 │ ≤68 │ 65.8 │
│质 量 ├──────────────┼───┼──────┼──────┼────┤
│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 │dB(A) │ ≤60 │ ≤56 │ 51.7 │
├───┴──────────────┴───┴──────┴──────┴────┤
│(二)污染控制指标 │
├───┬──────────────┬───┬──────┬──────┬────┤
│水污染│废水排放总量 │ 万吨 │ ≤10000 │ ≤10000 │9028.12 │
│控 制 ├──────────────┼───┼──────┼──────┼────┤
│ │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 │ 万吨 │ ≤3000 │ ≤3000 │2651.12 │
│ ├──────────────┼───┼──────┼──────┼────┤
│ │ 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 │ 万吨 │ ≤7000 │ ≤7000 │6377.00 │
│ ├──────────────┼───┼──────┼──────┼────┤
│ │废水中COD排放量 │ 吨 │ ≤19000 │ ≤19000 │18970.32│
│ ├──────────────┼───┼──────┼──────┼────┤
│ │ 其中: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 │ 吨 │ ≤5000 │ ≤5000 │4967.32 │
│ ├──────────────┼───┼──────┼──────┼────┤
│ │外排工业废水达标率 │ % │ >95 │ >95 │ 84.84 │
│ ├──────────────┼───┼──────┼──────┼────┤
│ │排污口规范化达标率 │ % │ 100 │ 100 │ 85 │
├───┼──────────────┼───┼──────┼──────┼────┤
│大气污│烟尘排放量 │ 吨 │ ≤10000 │ ≤10000 │10150.53│
│染控制├──────────────┼───┼──────┼──────┼────┤
│ │ 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 │ 吨 │ ≤7000 │ ≤7000 │9181.62 │
│ ├──────────────┼───┼──────┼──────┼────┤
│ │二氧化硫排放量 │ 吨 │ ≤20000 │ ≤20000 │6794.91 │
│ ├──────────────┼───┼──────┼──────┼────┤
│ │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 吨 │ ≤6000 │ ≤6000 │4836.65 │
│ ├──────────────┼───┼──────┼──────┼────┤
│ │工业粉尘排放量 │ 吨 │ ≤13000 │ ≤13000 │3870.30 │
│ ├──────────────┼───┼──────┼──────┼────┤
│ │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 │ % │ ≥90 │ ≥90 │ 85 │
├───┼──────────────┼───┼──────┼──────┼────┤
│固体废│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 万吨 │ ≤75 │ ≤75 │ 49.46 │
│物污染├──────────────┼───┼──────┼──────┼────┤
│控 制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 % │ ≥90% │ ≥90 │ 79.32 │
│ ├──────────────┼───┼──────┼──────┼────┤
│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 万吨 │ ≤0.15 │ ≤0.15 │ 1.71 │
│ ├──────────────┼───┼──────┼──────┼────┤
│ │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量 │ 万吨 │ ≥1 │ ≥1 │ 0.08 │
│ ├──────────────┼───┼──────┼──────┼────┤
│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 │≥85(市区)│ ≥85 │ 0 │
│ ├──────────────┼───┼──────┼──────┼────┤
│ │危险废物处理率 │ % │ 100 │ 100 │ 89.32 │
└───┴──────────────┴───┴──────┴──────┴────┘
┌───┬─────────────┬───┬──────┬───────┬─────┐
│ 指标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08年目标 │ 2010年目标 │ 2005年 │
│ 类型 │ │ │ │ │ 现状 │
├───┴─────────────┴───┴──────┴───────┴─────┤
│(三)城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
├───┬─────────────┬───┬──────┬───────┬─────┤
│ 城建 │城市燃气普及率 │ % │ ≥95 │ ≥95 │ 95 │
│ 环保 ├─────────────┼───┼──────┼───────┼─────┤
│ 基础 │烟尘控制区覆盖率 │ % │ 100 │ 100 │ 100 │
│ 设施 ├─────────────┼───┼──────┼───────┼─────┤
│ 建设 │新增实际城市污水处理量 │万吨/ │ ≥16 │ ≥16 │ 0 │
│ │ │ 日 │ │ │ │
│ ├─────────────┼───┼──────┼───────┼─────┤
│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 % │≥80(市区)│ ≥65 │ 0 │
│ ├─────────────┼───┼──────┼───────┼─────┤
│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平方米│ >12 │ >12 │ 12 │
│ ├─────────────┼───┼──────┼───────┼─────┤
│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 │ ≥35 │ ≥40 │ 40.24 │
│ ├─────────────┼───┼──────┼───────┼─────┤
│ │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 % │ ≥65 │ ≥65 │ 47.31 │
├───┴─────────────┴───┴──────┴───────┴─────┤
│(四)环境管理能力 │
├───┬─────────────┬───┬──────┬───────┬─────┤
│环境管│环保机构到位率 │ % │ 100 │ 100 │ 100 │
│理能力├─────────────┼───┼──────┼───────┼─────┤
│ │环境信息系统建设 │ 个 │ 1 │ 1 │ 0 │
│ ├─────────────┼───┼──────┼───────┼─────┤
│ │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 │ 个 │ 11 │ 11 │ 4 │
├───┴─────────────┴───┴──────┴───────┴─────┤
│(五)环境保护投资 │
├───┬─────────────┬───┬──────┬───────┬─────┤
│环境保│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例 │ % │ ≥1.7 │ ≥3 │ 3.02 │
│护投资├─────────────┼───┼──────┼───────┼─────┤
│ │环境管理能力建设项目投资 │ 亿元 │ 0.13 │ 1.88 │ 0.035674 │
├───┴─────────────┴───┴──────┴───────┴─────┤
│(六)生态环境保护 │
├───┬─────────────┬───┬──────┬───────┬─────┤
│生态环│新建陆域自然保护区个数 │ 个 │ 5 │ 5 │ 30 │
│境保护├─────────────┼───┼──────┼───────┼─────┤
│ │森林覆盖率 │ % │ ≥73 │ ≥73 │ 72.8 │
│ ├─────────────┼───┼──────┼───────┼─────┤
│ │生态流失治理率 │ % │ ≥90 │ ≥90 │ 90 │
│ ├─────────────┼───┼──────┼───────┼─────┤
│ │生态农业县个数 │ 个 │ 1 │ 1 │ 1 │
│ ├─────────────┼───┼──────┼───────┼─────┤
│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 个 │ 2 │ 2 │ 1 │
│ ├─────────────┼───┼──────┼───────┼─────┤
│ │省市级生态示范园、区、村、│ 个 │ 30 │ 30 │ 10 │
│ │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