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两大难点:
一是突破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难点。着力开发和推广以收获油菜为主兼收稻麦的新型联合收割机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并加快现有稻麦油兼用型联合收割机的推广应用步伐;加大油菜直播和移栽机械化技术的创新力度,在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应用新型油菜直播机、移栽机;开展与油菜机械化生产配套农艺技术研究,形成一套技术可行、效益明显、农机与农艺协调的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体系。“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增油菜收获机械3000台以上,新增油菜直播和移栽机械4000台左右,在全省油菜主产区建立2~3个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到“十一五”末,全省油菜种、收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20%。
二是突破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难点。借鉴山东、河北等省的成功技术和工作经验,通过消化吸收,以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研发、推广为突破口,逐步解决我省的玉米生产机械化问题。加快形成适合江苏特点的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体系。到“十一五”末,力争全省玉米种、收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10%和15%。
2.建立健全农机科技创新体系。
推进农机产、学、研、推的优势资源整合,架构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农机科技创新能力、转化能力和储备能力,进一步完善农机科技创新机制。依托省内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及农机企业科技力量比较雄厚的优势,通过联合建设研发机构、技术入股或组建科技创新联盟等形式,促进产学研推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引导企业融入到研发和应用的全过程,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推紧密结合的开放式创新体系,紧跟国内外农机科技发展的前沿,进行基础性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攻关研究,力争多出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提高我省农机科技创新总体水平;依托市县农机科研、推广机构、农机学校、农机科技示范基地(园区)等,进一步健全农机科技成果的试验示范体系,进行农机科技成果的二次开发,为大面积推广做好试验示范工作;依托科教单位和各级农机技术推广服务部门,打破行政地域界限,积极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民间科技组织、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与农户紧密结合的新型农机技术推广服务模式,进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并为农民提供各类农机科技服务。
3.培育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按照《江苏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加强对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行业管理,引导农机工业健康有序发展。鼓励和支持农机企业与高校、农机科研机构、推广部门开展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同承担研究开发任务,承担或参与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促进企业由跟踪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转变,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和创新成果转化的主体。择优培养一批重点农机科技型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改善现有工艺工装等生产条件,全面提升生产制造能力和水平,打造知名农机科技型企业和名牌农机产品。对引进重大装备及承担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对企业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农机装备产品,实施首购政策。对消化吸收再创新、核心技术国产化程度高的先进农机产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4.培养造就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着重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及农机生产企业的教育培训资源,加强项目支持,按照“德才兼备、精干高效”的原则,加大对中青年农机科技骨干和专家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二是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南京、常州、镇江等地的省级农机培训基地,开展农机管理人才和农机科技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逐步打造一支通晓业务、擅长管理、具有战略眼光的创新型管理人才队伍;三是加强农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扎实开展中等农机职业技术培训,培育适应农机企业需要的产业工人。充分利用市县农机校的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农机实用人才和机手的技术培训,培育一批适应农业生产需要熟练掌握技艺的新一代农机技能人才。
四、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