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点任务
1.扎实推进关键技术自主创新。
主要是提升五项技术、突破两大难点。
提升五项技术:
一是提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坚持机插秧和机直播“双轮驱动”,全力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加快水稻机插秧技术的示范推广,进一步完善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加快研制开发普通乘座式插秧机,提高机插秧技术的经济性、适用性;开发推广新型水稻直播机械,在部分适宜地区示范推广水稻机直播技术;继续大力推广高性能稻麦联合收割机械,促进联合收割机的更新换代,加快集成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技术。“十一五”期间,发展高性能插秧机40000台以上,直播机10000台左右,高性能联合收割机20000台左右。到2010年,全省水稻机插秧面积超过900万亩,机直播面积达400万亩左右,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40%以上;水稻机械化收获水平达90%以上;重点扶持建设5~10个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示范基地。
二是提升现代特色农机技术。围绕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节约型社会的要求,重点发展提高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和水、土等资源利用率的农机化技术及装备;加快研制开发、示范推广设施农业、花卉苗木、果蔬茶生产作业机械,集成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化成套技术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械技术;加快发展农用航空技术,开展农林植保、播种、森林防火、航拍航测等航空作业试验示范;加快推进“3S”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研究开发数字化农业生产技术装备及定位变量作业智能机械设备;引进试验、示范三麦、玉米生产保护性耕作机械;引进试验、开发多功能复式作业机械;开发推广智能化节水灌溉设备、新型河塘清淤机械、小型污水、污物处理设备等。“十一五”期间,全省发展各类特色农机20000台套,建立高效农业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3~5个。
三是提升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配套机械化技术。重点解决麦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问题,分梯度开展水稻、油菜、玉米等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与综合利用配套机械化技术的研究与试验示范。加强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开展秸秆还田机械的选型、配套与开发,研究建立适用于水田、旱田及不同地区的技术模式。加快引进试验、改进开发和示范推广秸秆捡拾打捆机及配套的草捆装运机等,为秸秆后续利用提供服务。通过抓重点乡镇,建立一批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机插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十一五” 期间,计划开发及示范推广秸秆还田、捡拾打捆及综合利用配套机械30000台套,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沿线、机场和城市周边地区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综合利用工作。
四是提升农作物植保机械化技术。围绕稻麦油、果蔬等大宗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试验示范新型高效、安全施药技术及设备。依托企业为研发基地,加大农作物植保机具的开发、选型和推广力度;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和机械,根据作物不同品种要求与作业要求,组织性能测试和生产考核,提出推广推荐机型;根据应用区域和作物布局,加快植保机械更新换代的步伐。“十一五”期间,全省更新和发展新型植保机械20000台套,农作物重大病虫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药液的有效利用率提高20%左右。
五是提升在役农机的技术水平。按照节约型农机化建设要求,研究制订《江苏省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办法》,加快淘汰更新一批技术含量低、能耗高、安全性差的老旧机具,加大配套农机具研究开发力度,优化动力机械的配置利用,积极探索精准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努力提升在役农机的技术档次和质量水平。“十一五”期间,每年重点更新大中型拖拉机等农业机械2000台套左右。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