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
1、抓好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领导机构,负责培训具体工作,按照省的标准和要求规划和建设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满足我市产业发展对电子、信息产业、模具、电力等行业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基地常设专业(工种)达10个以上,培训项目达20个以上,年直接培训和参与鉴定能力达到1万人次以上。建立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并具备与所设置专业相适应的理论和技能实训水平的师资及管理人员队伍,设施设备配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要求在2007年完成设计、勘测和报建手续并动工建设,2008年底建成交付使用,到2010年把该基地建设成为培训标准高、装备先进、工位足够并达到全省先进水平的职业培训基地。
2、抓好市创业培训基地建设。将原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楼改建为市创业培训基地,采取多渠道形式配套完善各项培训设施,作为全市开展创业培训的场所。
3、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按照“协调发展、提高层次、优化结构、促进就业”的要求,积极争取省专项资金支持,加快技校扩建步伐,2008年前把市技工学校建设成为省级重点技工学校和全市综合性的培训基地、农村青年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综合服务基地。承担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任务,重点培养服装、电子、电力、制鞋、珠宝首饰等我市的支柱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陆丰市技校要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办学质量,扩大招生规模。20lO年,市和陆丰市技校分别建成国家级重点技校和省级重点技校,在校生要分别达到3000人和2000人以上,农村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通过1至3年的系统职业教育,掌握一门以上中等技能。为此,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提高层次,优化结构。深化技校内部体制改革,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素质,力争五年内教师队伍中本科学历及以上的达到80%,具有高、中级职称的达到70%以上。落实教职工岗位责任制和教师聘任制,实行“多劳多得,优劳多酬”的激励机制,积极承担各项培训任务。
二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实行灵活的办学模式。在继续坚持三年学制的同时,部分第三产业专业和操作技能简单的专业,经省劳动保障厅批准后,学制由三年改为二年;根据专业设置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模式,实行弹性学制;改革技校的招生办法,把一年一次招生改为春、秋两季招生;要努力挖掘生源,重点面向农村招生,要落实各县(市、区)职业学校的招生责任制,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和校际区域合作平台,大力推动中、高等院校与企业在教学科研、教师交流等合作,推进与珠三角地区的校际合作办学。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