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金华市委、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7、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以推进农户生产经营的专业化、企业化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着力培育15000名农业专业大户和900家产业化经营组织,建成一批区域化布局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构建产加销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愿、依法、有偿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搞好林业生产责任制延包工作,维护林业生产经营权的长期稳定。集中力量扶持一批规模大、带动面广、竞争力强、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精深加工,打造品牌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户的带动力。“十一五”期末,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00家,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0家,主要农产品加工率提高到45%左右,全市建立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50家,其中规范化合作组织300家,入社社员10万人,带动农户30万户,村级覆盖率达到80%以上。推动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加强行业自律,搞好信息服务,维护成员权益,促进产业发展。鼓励工商企业、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加工功能区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建设一批区域性农产品物流中心,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大力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企业到境外开拓发展。
  8、提升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规划政策的导向作用,完善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全面优化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重点支持发展优质高值、绿色安全农产品,做大做强优质粮油、生猪和肉制品、奶牛乳品、水果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和食用菌、名优茶等七大优势产业,培育集中连片的特色优势产业带,形成农业块状特色经济发展格局。重点培育都市型农业、外向型农业、山区绿色农业、高效生态林业、现代畜牧业、休闲观光农业、种子种苗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等我市农业新的增长点,政府扶农资金要重点倾斜。对不破坏耕作层的畜禽饲养地、设施农业用地和农业生产配套用房的用地视作农业用地。重点建设40个规模化、标准化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8万亩设施农业基地,一批生态型畜牧业养殖场,发展20万亩高效生态林业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加强农产品产地标识管理和知名品牌保护,支持名牌企业通过收购、联营等方式与同类企业合作,努力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三、实施“生活宽裕富民行动”,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9、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以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目标,进一步健全“政府购买培训、学校提供培训、农民自主选择培训”的培训机制,提高培训补助标准,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全面完成“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工作目标。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加强以农业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经营者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为重点的农业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技能。适应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对技术工人需求增加、要求提高的趋势,加大对市场紧缺职业工种培训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企业对农民工的培训机制,督促企业承担起在岗农民工的技能培训职责。积极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培养一批农民创业带头人和致富领路人。积极探索技能培训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衔接的方式与途径,让更多的转移就业农民成为掌握专门技术、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现代技术工人。
  10、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继续实施“五十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力争到“十一五”期末我市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率提高到75%以上。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用工制度,取消各种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加快劳动力市场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乡镇三级劳动力资源市场,开设“农村劳动力职业介绍”专窗,定期举办各类劳务推荐会、招聘会。加快农村人力资源中介服务网络建设,多渠道开展劳务服务。继续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促进就地转移。引导鼓励企业使用本地农民工,增加转移就业岗位。依法规范农民工用工管理,尊重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特别要依法保障农民工职业安全和卫生权益,高度重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