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信息产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市“十一五”信息产业发展的根本指针。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信息产业发展全局。要充分认识优先发展信息产业,推动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升经济整体素质,这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同时,信息产业自身也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内涵式、集约型增长。要牢固树立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发展信息产业的观念。信息产业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又将极大地激发人们对信息产品、网络服务的需求,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信息产业科学发展就是要围绕各领域信息化需求,积极主动提供技术装备、网络支持和信息服务,实现对产业的拉动和提升,形成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相互支撑、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2、立足自主创新。创新是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十一五”期间要在吸收消化再创新、集成创新方面有较大突破。不断加大高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依托高校培养一批本地信息技术人才;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逐步开发一批拥有自主产权的电子产品,特别是应用性软件产品。
3、加快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要把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要努力提升基础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更广泛推行信息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管理等环节的应用,重点突破制造业的重大技术问题和设备操作智能化问题,提高为我市工业企业提供系统装备和服务的能力。
4、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只有突出重点,才能促进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突出重点要与发挥优势相结合。要注重充分发挥义乌、永康“两大市场”的带动辐射作用,开发相关电子产品。要注重做大、做强东阳的“磁都”。要突出培育和发展市科技园区,促进园区内信息产业快速集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
根据我市实际,“十一五”期间的信息产业作如下规划布局:
(一)信息产品制造业
1、未来五年的产业布局。以突出金华产业特色、有利于产业集聚、延长产业链为原则。具体布局如下:
(1)进一步形成基础电子材料和元器件的产业优势。重点培育机电仪一体化、磁性材料、电子陶瓷、石英晶体谐振器等高端产品,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区域布局主要集中在金华市区和东阳。力争将金华建成全国重要的特色电子元器件基地、横店电子工业园区建成国家级磁性材料园和国际性的磁性材料产业基地。
(2)以金华市区的东晶电子、佳环电子、浙江维尔、博尚电子等企业为基础,重点发展嵌入式软件电子设备产品。包括电除尘设备、指纹IC卡驾培管理系统、汽车行驶记录仪、银行电子回单柜、环境检测仪器、水处理电控设备、数字机顶盒、电脑电视接收机、数字复读机、数字显微镜等整机和高端数字化产品;视频监控报警、家庭终端、指纹识别、楼宇防盗等安防电子设备;石英晶体谐振器、导电玻璃、防静电材料、智能电池、数码彩色光管等电子元器件;积极引导,鼓励发展电子玩具类产品。到2010年,信息产品制造业培育上市公司2家,发展石英晶体谐振器、音频率器件规模企业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