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文化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净化文化市场环境。加强文物保护执法工作,规范文物市场管理,严格保护自然与文化、物质与非物质遗产。
(四)完善各得其所、公平正义的社会管理体制,全面保障社会和谐安定
16、推进社会保障覆盖不同利益群体。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失业监控预防工作机制,统筹城乡就业,解决体制转轨遗留和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完善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实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提升失业保险统筹层次,深化医疗保险改革。
17、加大定纷止争、利益协调力度。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发挥基层党组织、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各类组织作用,在协调利益、化解矛盾上形成合力。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化解矛盾,息止纠纷。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政府应急机制,加快城市应急中心及相关配套法规建设,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18、全力提升公众安全感。深化平安南京建设,依法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有组织犯罪、黑恶势力犯罪和多发性犯罪。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构筑“大防控”格局,健全群防群治网络。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推进轻微刑事案件和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和劳教工作。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健全维稳工作机制和政法工作运行机制。
(五)依法规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效保护优美人居环境
19、推进城建工作法治建设,严格建设监管执法。认真贯彻落实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推动房地产开发、销售行为规范化。构建有南京地方特色的国土资源政策法规制度,做好国土资源保护执法工作。面向公众公开规划信息,形成“政府组织、专家实施、部门把关、公众参与”的规划运行机制。严格编制与执行各类城乡空间规划、建设规划、生产力布局规划,建立规划的定期修编完善制度。
20、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严格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切实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运规定。加大对水域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核与辐射环境等污染控制的监管执法力度。健全和规范生态环境监察工作机制,加强企业清洁生产、生态农业、区域环境监察。强化饮用水源地、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重点工业企业以及各类工业园区和开发园区治理设施与污染减排的执法监察,提升城市环境承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