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完成造林2万亩,新建街头绿地30处,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关停48家粘土砖厂,抓好西川湿地、东郊生态湿地、湟水干流西宁城区段河道治理等工程建设。加快鲁青公园、人民公园整合和儿童公园改造等工程。
3、城市管理。加大市容环境的整治力度,进一步做好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工作,提高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监督考评机制、巡查监管机制。
五、深化各项改革,抓好招商引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改革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体制,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落实,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实现政务公开。推进事业单位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进程。
2、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财政分级负担、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
3、抓好财政和投融资改革。做好以国库集中支付、省管县试点、乡财县管乡用为主要内容的财政管理改革。建立区县城镇建设融资平台,降低融资成本,落实偿债责任。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招商引资平台,积极推介特色优势项目,加快从“粗放招商”向“集约招商”转变,从“笼统招商”向“专业招商”转变,从“政策招商”向“环境招商”转变;继续承办和举办好“青洽会”、“藏毯展览会”等活动,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和交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加快培育藏毯、中藏药、特色农畜产品等新兴出口产品,形成新的出口增长点。
六、关注民生,促进和谐西宁建设
1、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做好下岗失业人员、“4045”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救助工作。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
2、健全社会保障。推进高风险企业、重点行业以及重点人群的参保。加大非公有制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自谋职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扩面工作。实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居民的住房困难救助,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及医疗救助制度,帮助低收入群体解决特殊困难。
3、完善公共服务。推进科技进步,实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和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湟川中学西迁,扩大办学规模;完成4所薄弱学校改造和20所中小学危旧房改造;加大三县教育资源的整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4、新型社区建设。继续实施好社区再就业服务中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