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应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预防工作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除了平时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外,落实好救援工作的各项准备措施,一旦发生事故就能及时实施及时和有效的救援。
2.2 进行危险分析和风险评价
2.2.1 危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的要求:
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应建立在危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即首先应当明确:
●本单位生产经营系统存在哪些可能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危险?
●是否存在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者发生概率有多大?
●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
●应采取哪些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来预防事故发生?
●事故或险情发生后怎样才能有效控制事态的发展?
2.2.2 危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的作用
(1)通过危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的防范措施。
(2)运用科学的安全评价方法,建立重、特大事故模型,才有可能根据事故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应采取什么样的应急措施控制事故的发展,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根据可能发生的重、特大事故各种紧急情况制定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应急救援体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组织机构、职责、人员物资储备、培训和演习、应急行动方案等各种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
2.3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略)
此外,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还应包括专业救援队伍,如抢险抢修队、医疗救护队、义务消防队、通讯保障队、治安维护队等。
2.4 应急救援文件资料--应急救援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应急救援预案一般包含总预案和危险单元应急行动预案。
2.4.1 总预案内容主要有:
(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2)各岗位人员的责任制;
(3)明确本单位的危险目标及风险分析;
(4)事故预防措施;
(5)警报及信号;
(6)紧急情况发生后的应急措施;
(7)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贮备;
(8)可求助的外部资源和人员;
(9)通讯网络和联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