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等六部门黄山市200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一)黄山区黄山风景名胜区-祁门县祁山镇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分布于黄山市北部,黄山区-徽州区-黟县-休宁县-祁门县一带,面积3261.15平方千米。地质灾害主要以滑坡、崩塌为主,其次为泥石流,灾害点900多处。是全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重灾区之一。
  (二)屯溪-休宁县海阳-徽州区岩寺-歙县徽城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分布于黄山市中部,是黄山市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区。在新一轮的黄山市总体规划中,这四个中心城镇(区)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作为一个整体来构筑。面积249.72平方千米。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为主,灾害点17处。
  (三)歙县金川-休宁县汪村镇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分布于黄山市南部,歙县金川、深渡、王村、北岸及休宁县五城、汪村一带,面积2829.76平方千米。主要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为主,其次为泥石流,灾害点500多处,是全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重灾区之一。
  (四)祁门县大坦-黄山区郭村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本区分布于黄山市北部祁门县历口、古溪、大坦及黟县洪星、黄山区郭村一带,面积1705.12平方千米。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为主,灾害点122处。
  (五)祁门县祁红-徽州区西溪南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本区分布于黄山市中部,祁门县祁红、休宁县陈霞、徽州区西溪南、歙县许村、黄山区谭家桥一带,面积1761.61平方千米。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为主,灾害点51处。
  三、地质灾害威胁的对象、范围
  (一)山区农村。全市1745处灾害点中,有1400多个点分布在山区和农村,直接影响灾害点附近农民住房、乡镇政府、村委会的安全,威胁人口达4.5万人。
  (二)中小学校。全市共有18所中小学校、1663名师生受地质灾害的威胁。
  (三)城镇及人口集中居住区。包括中心城区(屯溪)、歙县徽城镇、祁门县祁山镇、黄山区甘棠镇、休宁县海阳镇、徽州区呈坎镇、黟县碧阳镇等中心城镇。
  (四)风景名胜区。黄山风景名胜区、齐云山风景名胜区、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太平湖风景名胜区、 花山-渐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自然景点、文化遗产、地质遗迹。其重中之重为黄山风景名胜区。
  (五)交通干线。皖赣铁路、徽杭高速公路、在建铜黄高速公路、拟建的黄山-婺源和黄山-开化高速公路、205国道寨西-潜口段、太(平)黟(县)公路、大北埠至牯牛降公路和徽杭公路、屯黄公路(主要旅游干道)、慈张线(省道、旅游干线)、黄山区(甘棠)至芙蓉岭公路(旅游公路)、北岸至深渡公路(旅游公路)、潜口-唐模-棠樾-郑村公路(旅游公路)、仙源至神仙洞公路(省道、旅游公路)。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