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快建立茶树良种繁育体系。以“安徽黄山茶树良种繁育基地”为核心,以县乡茶树良种繁育基地为基础,以育苗大户为补充,建立茶树良种繁育体系,加强种苗管理,保证种苗质量。歙县、黄山区要着力抓好以黄山大叶种、柿大茶为重点的本地无性系良种苗木的繁育,力争早日实现无性系良种茶苗基本自给。
2.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力度。
(1)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力度。到2007年底,全市完成10万亩低产茶园改造任务。采取“淘汰一批、改造一批、换植一批”的措施,淘汰一批陡坡、零星茶园还林还竹。对立地条件好的低产低效茶园,通过改树、改土、改园、改管理方式的“四改”综合技术措施,培养树冠,扩大采摘面,提高茶园亩效益。对劣种茶园进行改种换植,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
(2) 推行茶园规模化经营。以乡或村统一规划,将分散经营茶园相对集中,按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反租倒包给龙头企业、种植大户或经纪人进行规模经营,由企业与茶农签定保护价收购合同,对农民生产的茶叶进行统一收购。
3.加快生态茶园建设步伐。
(1) 建立一批生态高效茶园。到2007年底,全市新增高效茶园3万亩。各区县选择3-5个基础条件较好的示范村,在农技部门的指导下,通过无性系良种良法栽培技术、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采剪等一系列技术集成,把示范村建成高效茶园生产示范基地。市里将重点扶持10个茶叶专业示范村建设。
(2)加快“三茶”基地建设和认证。各地要珍惜本市自然的生态环境,不能因茶园种植过程中不恰当地使用化肥、农药而使自然的生态受到污染,要进一步推动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无公害茶的认证工作,并加强对认证基地的管理督促检查。
(3)开发生态旅游市场。充分利用黄山优越的生态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开发茶园生态旅游,融茶文化与旅游于一体,精心设计风情茶乡游、茶情体验游、徽州茶商故居探寻游等旅游线路,在生态茶园景区周围,加快建设一批茶馆、茶楼、茶文化博物馆和传统名茶制作体验区,使游客在游览之余,品尝黄山茶,体会茶文化。要结合茶旅游发展,研发茶旅游特色包装,扩大旅游茶销量。
(二)品质提升工程
具体目标:提高茶农质量安全意识,加强茶园投入品和茶叶加工的监管,优化改造茶叶初制厂100座。
1.切实抓好源头控制。
(1) 加强对茶园投入品的监管。各地要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强化宣传引导,提高茶农的质量安全意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的作用,对茶园投入品进行统一采购,统一使用,统一病虫防治。重点产茶乡镇、村要制定乡规民约,禁止茶园禁用农药的使用。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