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法制教育与法律文化建设相结合,精心打造法律文化企业品牌。我市各非公有制企业在开展法制教育时,非常注重培育企业法律文化,努力营造既严肃紧张又活泼轻松的企业法律文化氛围,使广大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法律的熏陶。我市非公有制企业都有固定的法制宣传阵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广大员工宣传劳动、婚姻、计生、消防、治安、卫生防疫等法律法规,并通过厂刊厂报、有线广播、电子信息手段以及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律知识有奖征文、编排法制文艺节目演出等多种形式宣传法律知识和以案说法。惠城区桥东办事处从1997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七届“外来工法制宣传月暨法制文艺汇演”活动。
我市通过精心打造“诚信企业、法治企业、法律文化企业”三大品牌,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创造了一个较好的法制环境,一大批非公有制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涌现了如侨兴、富绅、隆生、金宝、桥胜、红子鸡等一批名声响、实力强、跨行业、跨地域乃至跨国经营的大型非公有制企业,推动了我市的经济增长。2004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增幅为1999年以来最高水平。
(六)注重法治实践,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农村稳,天下稳”,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同时,城市社区的稳定和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的一环。为此,我市高度重视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坚持把基层普法依法治理作为普法工作的基础工程,常抓不懈。
一是以创建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2001年以来,我们先后印发了《关于在全市农村开展“一村一栏、一户一书”学习宣传活动的通知》、《惠州市“法律进社区”活动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惠州市司法局、民政局关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通知》等文件,结合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创建文明城市、防治非典、防治禽流感等中心工作,在全市先后掀起了创建村级法律服务室、“一村一栏、一户一书”、文明社区等富有惠州特色的活动高潮,并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为构建和谐惠州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全市已建成安全文明小区(村)5200多个,无毒镇12个、无毒社区406个,市、县(区)、镇达标小区达标率为80%以上。通过各地的努力,目前,全市1232个村(居)中(其中居委会200个)村村有法制宣传栏、法律顾问室、调解室、户户有法律书籍,创成“民主法治示范村”586个,约占总数的56.8%,超额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其中“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7个。各类创建活动的开展,有力推动了我市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5年来,全市在社区、农村共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7620堂次,培训基层干部、骨干69万多人次;编制法制宣传栏90000多期;送发法律书籍300多万册(本);举办全市性农村、社区干部、群众法律知识竞赛一次,满分的就有3500多人,合格率达98%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