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开展水稻优质高产示范竞赛和“千村优质高产示范”活动。今年全市建立水稻优质高产示范方500个、8.8万亩以上,其中晚稻示范方320个、6.5万亩以上,以后每年组织实施。组织开展水稻特别是单季稻良种评选考察观摩、产量验收与竞赛评比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凡是水稻种植面积100亩以上的村,都要选择1个种田水平高、科技接受能力强的农户作为高产示范户,以镇为单位建立清册。示范种植秀优5号、秀水09、中浙优1号、嘉优1号等主推品种,面积达到1-3亩,便于周边农户学习,切实做到以户带村、以村带镇、以镇促面。
(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以农业科技入户试点市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选择和培育1500个以上粮食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产量比一般农户提高10%以上,农业比较效益比一般农户提高15%以上,全市带动3万农户以上。把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科技特派员制度结合起来,与粮油专家服务组制度结合起来,与农村指导员制度结合起来,实行技术指导员包干责任制,对技术指导单位、专家组、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登记造册,加强对农户面对面的技术指导,着力促进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应用。以“农民信箱”为载体,及时有效地提供政策时事、技术咨询、农时季节、病虫情报、产销信息、气象信息等服务,扎实开展现代农民培训工作,增强农民素质,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五)积极培育种粮大户、粮食合作组织和各类服务组织。积极推进粮食规模经营,稳定发展种粮大户队伍。在总结成功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培育发展粮食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探索为粮食生产服务的各类专业组织。要建立档案,定期培训,提供服务,总结经验,政策支持,面上推开,通过几年努力,全市60%左右的面积产量来自于种粮大户和合作组织。
(六)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在巩固水稻机收、机耕率的基础上,加大水稻精量直播、育秧生产线、插秧机等配套机械的扶持力度,积极试验示范水稻机械插秧技术,今年建立水稻机械插秧示范点8个、面积0.5万亩,进一步探索完善水稻直播及机械插秧配套技术。实行对水稻抛秧盘补助政策,进一步促进抛秧技术应用,特别是连作晚稻抛秧技术应用,缓解“三夏”农忙期间季节与劳力紧张、成本高的矛盾,并有利扩大早稻复种面积。积极帮助和组织开展跨区农机作业服务。
(七)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搞好规划,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中低产田综合治理和土地整理项目。开展地力调查和耕地分等定级,实现对耕地特别是标准农田的数字化、可视化和动态化管理。大力开展绿肥示范方建设,通过播种紫云英、蚕豌豆、黑麦草等绿肥生产,加快实施“沃土工程”,培肥改良土壤地力,提高生产能力。
三、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