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意见
(绍政发〔2006〕11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在防灾减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6〕51号)精神,结合绍兴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气象事业在防灾减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服务群众生活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我市濒海沿江,地利条件复杂,台风、暴雨、强对流、干旱等气象灾害频繁,成为威胁城乡公共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由于人口稠密、城镇密集、经济发达,一旦遭受灾害性天气,可能造成较大损失。另一方面,我市自然资源匮乏,合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气候资源,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较大的经济、环保与生态价值。因此,加快发展气象事业,是加强防灾减灾工作、促进“平安绍兴”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绍兴”建设的迫切需要;同时发展气象事业、用好气象科技也是各级政府履行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气象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公共安全方面所起的基础性和前瞻性作用。各县(市、区)政府要将气象事业发展列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把气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气象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切实采取措施,提升气象工作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公共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与支撑。
二、加快气象综合监测网和预报业务系统建设。全市气象部门要以提高预报准确率为核心,加快气象综合监测网建设,完善预报业务系统;积极推进多要素自动气象观测站网、新一代卫星遥感接收处理系统、移动应急气象站网和集成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建设,完善县级等效雷达;加强交通气象、雷电、生态与农业气象、大气成分等观测能力建设。不断完善气象预报预测业务系统,努力提高预报预测水平。加快预报预测精细化进程,加强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系统建设,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
三、加快气象灾害应急预警体系建设。要建立各级政府组织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构建气象灾害应急预警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制定、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气象应急队伍,高标准建设气象灾害应急预警中心。加强气象灾害信息收集、调查和灾害防御效果评估,开展气象及相关灾害风险评估,为政府防御灾害提供重要依据。充分发挥气象在农林业病虫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扩散、区域环境污染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