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服务业。着力构建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方向的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框架,并就专业市场、旅游、物流、社区、中介等现代服务业,重点实施一批先进服务标准。到2010年,基本完善全市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框架及国际、国外先进标准数据库,并实现动态更新。全面铺开服务标准的实施工作,并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
(四)技术壁垒研究。依托国家、省咨询中心,组织各行业专家,建立健全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联合应对机制和研究预警机制,以省WTO/TBT通报咨询中心绍兴分中心为平台,建立全市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联合工作网,为绍兴企业和产品拓展国际市场服务。到2010年,基本能有效解决全市出口企业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
(五)消费和社会公共安全。围绕食品、日用工业品等消费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标准保安全的长效监管机制。大力宣传、贯彻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各种强制性标准,开展社会公共安全标准体系研究,建立、运行涉及消防、疾病控制、安全生产等公共安全突发事件预防和救援的标准化工作体系,营造安宁生存环境。
三、主要措施
(一)实施人才培训工程。按不同层次、不同行业,分步、分块实施标准化人才培训工程。在标准化基础知识培训方面重点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在行业标准化专业知识培训方面,重点由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企业自行组织实施。力争每年培养企业(含农业组织)标准化专业人员500名以上,为实施标准化战略提供人力支持。
(二)开展先进标准和技术专家二大数据库建设。建立省、市、县三级标准数据联网共享机制。重点搜集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绍兴县重点建设纺织服装类先进标准数据库,上虞市重点建设精细化工类先进标准数据库,新昌县重点建设生物医药类先进标准数据库。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均需按自身产业特点和优势,分别做好先进标准数据库建设工作,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积极与省标准化研究院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同时实现省级标准库资源的经济、合理、有偿共享。以农产品、食品、纺织服装、精细化工、节能环保、材料装备、机电轻工等行业为重点,建立市、县二级按不同行业分类管理的标准化技术专家库,组织专家开展涉及本市重点出口产品已产生和将产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分析研究和评议预警工作,并进行信息通报。通过二大数据库建设为实施标准化战略提供信息和人才支持。
(三)培育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培育实施标准化战略相关的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并积极发挥其作用。行业协会要发挥在部门、中介、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协调本行业标准化工作。科研机构和检测机构要利用在自主创新和标准研制方面的优势,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自主创新与技术标准融合,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标准的研制。咨询服务机构要积极向企业提供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以及标准化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帮助企业不断提高标准化水平。培育、组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利于在农业领域实施标准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