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关于深化农机服务及作业组织发展课题研究的通知
(2006年5月17日 苏农机管〔2006〕12号)
各市、县农机局:
为进一步提高农机具使用效率,放大购机补贴政策效应,认真总结农机服务及作业组织发展具有规律性的实践经验,摸索出适合我省实际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农机管理系统决策水平和工作指导能力,促进农机化事业的科学发展。现就做好深化农机服务及作业组织发展课题研究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课题内容及分工
1.农机跨区作业成本的构成类别、所占比例、变化趋势和对策;当前农机跨区运输工具主要类型、各自成本和运载联合收割机安全性能分析,以及有效解决联合收割机运载时与作业人员混装等安全问题的途径。(连云港、宿迁、南通)
2.柴油涨价对跨区作业造成的具体影响,分析油耗成本变化对农民选择不同农机具的影响,对实施燃油补贴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徐州、淮安、常州)
3.各省(地)接受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时间段、基本价格、田块特点(山区丘陵、平原、大小、土质)及遇到的主要问题。(连云港、镇江)
4.建立农机跨区作业信息采集点的方法,及时准确传递、发布和更新信息应当注意的事项;对发挥作业组织的作用,解决好跨区作业的保障问题进行研究。(盐城、宿迁、泰州)
5.进行省内与省外(距离的影响)、农户与农场(田块和面积的影响)、手扶式与乘座式插秧机跨区运输和作业、外省不同耕作习惯等情况对比分析,寻找提高跨区机插秧效益的有效办法。(盐城、南京)
6.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对农机作业服务的主要影响,培育农机适度规模作业的主要办法。(徐州、苏州、无锡)
7.分析农机作业组织的发展对调整农机结构和更新农机具起到的主要作用;研究农机作业服务对推进农田连片作业,减少机具转移次数和时间,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作用。(淮安、常州)
8.农机作业组织管理、经营的主要特点和规律;对不同运行机制及服务模式的农机作业组织进行比较研究。(扬州、苏州)
9.成立农机合作组织的必要条件,应建立的基本制度及其主要内容,需要办理的相关手续;农机合作组织与有机户或无机户签订和执行合同的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扬州、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