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抓紧修复水毁工程。今年我省连续遭受台风影响,特别是台风“桑美”袭击,浙东南地区和部份山区水毁工程严重,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修复计划,加大投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抓紧修复堤塘、涵闸、堰坝、渠道、泵站等水毁工程,确保明年安全度汛。
三、对策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市县乡政府要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和责任,落实相关政策,抓好具体工作,充分发挥水利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深入思考,谋划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增加政府投入,拓宽水利建设资金来源,进一步建立多渠道、社会化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稳定增长的新机制。落实和完善水资源、滩涂资源、灌溉水源有偿使用制度,各地方政府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进一步建立农田水利补偿新机制。规范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明确资金投向;落实和完善村级筹资筹劳政策,建立过程公开、民主管理、群众监督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和劳务监管新机制。
3、积极探索,全面开展小型水利工程和谐自主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面广量大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是水利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加强分类指导,逐步建立起“民主决策、和谐建设、自主管理、良性运行、持续发展”的小型水利和谐自主建管体系。
4、调整思路,积极稳妥的推进基层水利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改革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通知》精神,按照《关于改革和加强浙江省基层水利技术推广体系的意见》的要求,根据水利公益性、流域性、专业性的特点,充分认识基层水利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组织对非水利专业毕业的在职基层水利员举办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中专函授学历教育同时,开展水利员上岗资格认定制度工作,使基层水利技术推广体系为水利服务“三农”做出新的贡献。
5、进一步调查研究,认真做好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根据《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意见的通知》精神,通过规划编制,综合相关部门情况,进一步加快农田水利建设,使农业抗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并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以县为单位进行编制,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要与当地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和已经批准的有关专项规划相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