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校本评价是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体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理念,促进学校的自主发展和办学效能的提高,为形成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服务。
二、目标任务
4.保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有效实施。结合学校实际,通过有效的校本评价为创造性地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服务,促进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实现,保证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5.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提供保障。在确保学生基本素质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一些优势学习领域投入更多精力,引领学生形成个性化知识结构,赋予学生自主发展的权利。
6.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确立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地位,基于教师原有经验和自身发展要求,形成与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制度相适应的,有利于教师专业主动发展的评价机制,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和多元发展,以适应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需求。
7.探索有效的校本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改革对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建立学业考试成绩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制订科学的校本评价方案,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内评价体系。
8.创造校本评价的经验。探索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校本评价的具体模式,为国家新课程的实施提供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普通高中校本评价的理论探索。
三、重点工作
(一)确立校本评价的基本理念
9.校本评价要坚持 “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以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和调动学校、教师和学生作为评价者和评价对象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适应和满足他们获得发展的内在需要,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10.校本评价是在课程实施中不断建构、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学校要根据各类评价的不同要求,从目标、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对校本评价进行积极探索,要紧密联系学校教育的实际,不断优化各种评价要素,扩展校本评价功能,增强校本评价的目的性、科学性和操作性。
11.校本评价应因地、因校制宜,选择和使用简明有效、方便灵活、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和操作方便而又较为准确的评价工具,要遵循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学生发展规律,使校本评价真正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特色。
(二)制订科学的校本评价方案
12.校本评价方案包括总体方案和学生学习评价方案、教师教学评价等具体实施方案。总体方案的制订,要明确校本评价的基本理念、指导思想、总体框架和操作要求等。校本评价方案应包括校本评价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内容、评价方式、实施要求、制度建设、组织保障等内容,并对各类评价如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价、课程方案评价等提出指导性意见。各类具体评价方案应侧重与评价指标的构建、评价方式的选择、评价工具的开发以及评价结果的认定和解释。
13.学生学习评价要根据学生个人的课程修习计划,突出学习的过程性、发展性和差异性,要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全面评价学生,要关注和尊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个性与差异,通过积极地评价将差异转化为有效的资源,通过评价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将评价的过程作为促进发展的过程。
14.教师教学评价要根据高中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关注教师的自我发展需要,从教师原有经验出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要以教师课程理解、课程开发、选课指导、学生学业情况为评价指标,关注教师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效能,为教师的教学反思和专业发展提出具体建议,努力实现校本评价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改进、专业发展有机融合。要赋予教师自我评价的权利,引导教师自我反思、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15.校本评价方案的制订要以科研为基础,体现“自下而上”原则,使方案制订成为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协商对话的过程。评价方案的制订在确保科学性的基础上,应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应有利于真实评价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情况,在学校实施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修订和完善。
(三)探索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方式
16.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是校本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评价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根据高中新课程方案“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探索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多种方式,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点的校本评价。
17.改革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式。根据新课程结构特点和学科教学的目标、内容、方式等,灵活选择多种评价方式。在语言与文学、人文与社会、艺术等领域,要多采用质性评价;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等领域,把评价融入具体的活动中;对于一些必修模块,侧重于以考试为主的评价,而对于一些选修模块及校本课程模块,侧重于表现性评价。要注重考试命题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努力做到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通过综合性与开放性的评价,较好地展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真正实现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评价目标。
18.要把学生评价贯穿于课程实施和日常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重视在教学现场中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品质做出即时评价,包括课堂观察、课堂提问、访谈、作业、练习、收集资料、讨论等。教师要有意识地记录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作为校本评价的重要依据。学校要把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作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的重要方式,通过课堂活动观摩、教育故事交流、专题研究活动、教学成果展示、学术报告会等形式,展开广泛对话,在对话过程中达到评价目的。校本评价活动要融入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生活 ,要强化师生自我发现意识,引发教师专业反思和学生学习反思,促进师生的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