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在方式上,要注意吸取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师资培训实践中的有益经验,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在充分发挥各级培训院校的作用,集中培训一批实施新课程骨干力量的同时,各市、县、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作用,主动争取当地培训院校和教研机构的支持,建立以重点高中为阵地的基层培训基地和网络,形成适合本地和本校实际的校本培训机制。
(二)师资培训与教学研究、课改实践相结合。在培训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和帮助广大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不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要注重采集和运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尤其是要努力开发优秀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有针对性地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三)坚持培训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化。新课程师资培训,要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专家报告、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现场观摩等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参训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倡导参与式、互动式培训,促进培训者与参训者、参训者与参训者之间的合作交流、平等对话,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四)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共享优质网络资源。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师教育院校和教研机构要注重加强新课程师资培训的课程资源建设,既可以独立开发,也可以联合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质培训资源。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高中学校,要结合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作用,积极构建“天网、地网、人网”相结合、开放式的新课程师资培训网络体系。
七、实施步骤
根据我省高中新课程实施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从2007年1月启动,分阶段、分类别逐步推进,计划到2009年8月底基本完成第一轮培训任务。具体实施步骤为:
(一)启动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3月)
1.研制实施方案,拟定培训计划
省教育厅师资师范处负责研制全省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实施计划,拟定省级培训计划,确定省级培训基地。
各市、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研制本市、县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
2.动员高中学校,开展前期研修
在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开展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活动之前,为了使全省各高中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对高中课程改革具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以后系统培训的效果,省教育厅要求各高中学校在2007年1月-2月的寒假期间,组织本校全体教师,认真开展不少于3天的高中新课程校本研修活动。前期校本研修活动以高中新课程通识培训为主要内容。各市、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制订可行的方案,切实加强对前期校本研修活动的指导和监督,以确保研修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