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苏省政府关于下达2007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3.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例,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完善和实施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连锁、配送和电子商务发展,完善农村销售服务网络。加强价格波动预警与监管,规范市场秩序。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继续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原则,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更高水平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1.加快苏北工业化进程。以产业转移为重点,深化南北挂钩合作,重点支持、大力推进南北共建开发区,实现园区对接、产业联动、共同发展。修订完善沿海发展总体规划,启动新一轮沿海开发。推动连云港国际枢纽港等7大战略工程实施,大力发展能源、石化、造船、物流等临港产业和海水养殖等海洋产业以及新能源产业。继续推进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突出抓好特色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帮助宿迁实现更大突破。
  2.推动苏中加快崛起。继续在推进沿江开发上下功夫,在江海联动上做文章。进一步优化沿江产业空间布局,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业集中度。继续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基础原材料、港口物流等基础产业。进一步改造整合长江两岸港口和岸线资源,推进生产要素的流动融合,促进苏中与苏南联动发展。加快沿江与沿海开发的有效对接,积极构筑江海联动开发新机制,形成江海联动发展新局面。
  3.提升苏南国际竞争力。积极创造条件,支持苏南地区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创新体制机制、率先优化经济结构,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着力强化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着力加快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步伐,进一步提高产业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
  4.加强区域合作。抓住国家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战略的机遇,加强与长三角发展的对接与融合。重点推进交通、旅游等九个重点领域的合作,加快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联动和谐发展。继续做好援藏、援疆、与陕西挂钩协作、三峡库区移民等对口支援工作。
  5.加强省域生产力布局。继续推进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都市圈建设,强化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认真做好主体功能区划编制工作,完成全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形成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积极推进市县空间规划工作。加强基础测绘工作,推进数字江苏地理空间信息基础框架建设,做好数字城市试点和示范工程建设,实现全省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
  (六)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以推进市场化取向改革为重点,全面提高江苏经济市场化程度,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今年在以下五个方面力争有较大进展:
  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扩大政务公开,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健全并规范核准制和备案制。推进扩权强县工作,实施省直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开展省直管县改革探索。
  2.所有制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加大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力度。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快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民营企业向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加强民营经济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信用担保体系。
  3.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深化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实现企业化运营、产业化发展。积极推进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改革。
  4.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扩大乡镇机构改革试点范围,不断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妥善清理乡村债务。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使用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稳步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积极探索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加快培育农村金融市场,探索发展适应农村特点的新型金融组织。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