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继续加大装备和石化等行业的调整力度。装备制造业要以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整机和关键零部件产品为突破口,以现代制造技术为支撑,重点推进南汽名爵、悦达汽车、长安福特、南通中远川崎、靖江新世纪造船、常州特高压变压器等一批大型项目建设,培育壮大汽车、船舶、输变电设备、环保装备、数控机床、轨道交通等产业链,提高自主设计、制造和成套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石化行业要以破解原料制约、加强产品延伸、提高竞争能力为目标,抢抓机遇,优化布局,着力推进扬子乙烯三期、如东天然气储备与发电等一批重特大项目,及早谋划建设连云港大型炼化基地,努力在沿江沿海地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化产业基地。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纺织、轻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
(三)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要下更大力气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重点在生产服务业发展、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服务业招商引资三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着力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服务业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税收占地税收入三个比重。
1.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高度重视物流、金融、信息、商务和科技服务等生产服务业发展,加快服务业的产业化、社会化进程,着力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服务业,为制造业提供低成本、高技术支撑。以沿海沿江港口、交通枢纽、开发区、大型批发市场为依托,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分拨中心,培育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业务。
2.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着力抓好中央商务区、软件园、创意产业园、现代物流园、科技创业园、产品交易市场等6类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培育一批具有特色优势、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建设昆山花桥国际商务中心、苏州科技城、江苏(南京)工业设计园、无锡工业设计园、常州动漫产业园、连云港国际商务中心等50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成为服务业发展和集聚高层次人才的新高地。
3.推进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建设。重点抓好20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其中建设100个公共性、基础性、枢纽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100个产业类重点项目。重点组织实施徐庄软件园、南京中邮航空速递物流集散中心、擎天科技服务外包、江苏海企服务贸易平台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积极培育服务业名牌企业和产品,做强做大一批服务业知名企业,力争全省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超50亿元的企业达到25家,进入全国100强企业达到8家,进入全国500强企业达到30家。
4.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在做好“百名服务业人才”赴国外培训的基础上,办好与香港服务业联盟联合举办的现代服务业培训班,培训一批服务业高级管理人员。
(四)保持国内需求平稳增长。
把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保持需求稳定增长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发挥重点项目在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今年要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集中力量抓好150个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551亿元。其中工业项目38个,年度计划投资382.7亿元;服务业项目33个,年度计划投资260.5亿元。
1.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坚持突出重点、有保有压的原则,对节能环保与自主创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农村与苏北地区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继续有效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新开工项目建设管理。加强行业规划、产业政策与财政、信贷、土地、环保、安全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把好土地、环保、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
2.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全面开工徐州至济宁高速公路江苏段、连云港至临沂高速公路江苏段的基础上,新开工六合至江都、江都至海安、无锡硕放至张家港等高速公路。继续推进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海堤达标、城市防洪、区域河道整治等工程建设,基本完成治淮重点工程,建成连云港15万吨级深水航道。加快启动泰州、南京、崇启过江通道,通榆运河北段工程,南京铁路枢纽、京沪高速铁路江苏段的建设。积极推进连云港30万吨级深水航道、南京以下长江深水航道、沿海铁路、沪宁城际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提升禄口机场服务能力,完成苏南(硕放)机场扩建工程。加快泰州电厂一期工程、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2号机组等电源项目建设步伐,全年新增装机容量500万千瓦左右,新增500KV输电线路694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