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苏省政府关于下达2007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好中求快、优中求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重点抓好以下九项工作:
  (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全年农业增加值预期增长5%。
  1.加快调整农业结构。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扩大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增高效种植面积240万亩,高效渔业面积60万亩,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积极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增长15%以上。加快外向农业发展,建设一批农产品出口基地,农产品出口增长15%以上。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发展农产品流通和精深加工。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建设一批农业基础科研设施,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对“三农”投入和扶持力度,增强农业生产抗灾能力,省财政安排“三农”方面的投入211.2亿元,增加31.2亿元。积极推动以工促农、以企带村,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
  2.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努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积极探索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着力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不断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逐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坚持异地输出、就地转移和自主创业相结合,继续推进劳务输出南北挂钩协作。做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增强农民创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训农村劳动力240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50万人。
  3.推进新农村实事工程。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认真落实城乡规划全覆盖,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着力把农村新五件实事做细做实。以新农村规划居住示范点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农村“三集中”。以教育、文化、医疗为重点,继续实施农村教育培训工程、农民健康工程、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以村容村貌、改厕改水为重点,实施河道疏浚、清洁能源、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加快改善农村生态人居环境。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实施农村社会保障工程,加快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继续实施“千村万户帮扶”工程,帮助经济薄弱村脱贫致富。
  (二)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努力争创产业发展新优势。全年工业增加值预期增长12%以上。
  1.积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着力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集中力量整合科技资源,继续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在攻克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建设科技创新载体,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加快构建面向全社会创新需求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今年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增加到10亿元。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建设技术市场、技术咨询和技术转让等服务机构。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人才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启动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力争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6%。推动电子信息、医药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电子信息产业要着力推进淮安富士康科技城、无锡海力士集成电路二期、昆山龙腾电子、南京乐金飞利浦等一批重大项目的投产达效,加快形成集成电路、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现代通信、数字化视听以及光电子产业等五条特色产业链,形成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建设软件产业基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基地,大力发展软件外包,集中力量做强做大一批软件园和软件产业,继续推进通信、数字电视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围绕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和生物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积极向国家争取设立“新兴产业发展基金”,进一步支持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