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重要进展。HAN隔阻防爆技术在危险化学品行业的应用、中深孔爆破技术在非煤矿山露天开采企业的推广,汽车行驶记录仪在客运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上的安装使用,以及安全防护用品和装备的推广应用,对保护群众生命安全与健康,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起到了良好作用。
4.安全生产科技引领安全发展的作用日趋增强。《
吉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对加强科技教育同安全生产的结合,完善安全生产科技服务体系,加速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领域中亟待解决的共性、关键性技术的科研攻关;支持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安全工程专业,培养和造就安全生产科技和管理人才;加强地区和国际间的安全生产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快安全生产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和省在 “十一五”规划中,对安全生产科技工作,都进行了部署,明确了总体目标、提出了工作任务、制定了保障措施,确定了重点项目。这些举措对促进我省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安全生产科技存在的问题。
我省安全生产科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安全生产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安全生产科技成果的数量、质量和转化率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安全技术落后于生产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弱,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等高危行业和领域长期制约安全生产的一些共性、关键性科技问题尚未破解。
2.安全生产科技基础条件较差。安全生产科研机构实行企业化改制后,一些服务于行业安全科技发展的基础性、共性技术研究工作出现弱化,对安全生产公益性科研的支撑与保障功能呈下降趋势,有些专业领域甚至出现断档缺位。安全生产科技学术带头人缺乏,人才流失严重。安全生产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检测检验等方面的基础设施缺乏,科研条件较差,仪器设备陈旧。安全生产科研资源条块分割,布局不合理,基础条件薄弱,缺乏共享机制,不能满足安全科技发展的需要。
3.安全生产科技资源分散。全省有限的安全生产科技人才、装备、检测检验仪器,分布在不同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大型企业中,缺乏协调互动、联合攻关的工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资源闲置,利用率低的问题,出现一方面科技力量不足,另一方面资源浪费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