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强生态和环境气象服务。开展大气成分监测、预测和评估服务。建设地面监测、卫星遥感监测服务产品制作系统。建立典型生态气象站、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点。开展辽东山区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和气象服务。
(五)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气候可行性论证作为项目建设必不可少的程序。气象部门依法组织对城镇规划、水库建设、风电场建设、农产品区域化布局、旅游资源开发和大型项目选址等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做好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普查和区划工作,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六)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建立人工影响天气协调会议制度和运行机制。积极开展增雨作业等服务,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四、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促进气象事业快速发展
(一)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将气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解决气象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充分发挥气象部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作用,吸收气象部门参加防灾减灾、公共安全、资源开发等政府议事协调机构。有关部门要继续支持气象工作,推动我市气象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二)加强气象行政管理工作。严格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有关气象灾害防御、人工影响天气、气候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加强气象行政执法检查,加大对气象探测环境、基础设施保护、公共气象信息传播、雷电灾害防御等活动的监管力度。加强气象行业管理工作,依法保证气象行政许可项目实施。
(三)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支持构建气象科技创新平台,建立抚顺市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服务系统、生态环境气象监测评估系统、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和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围绕暴雨(雪)、寒潮、大风、低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与评估技术、区域数值天气预报解释应用技术、生态气象诊断评价技术、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和大气成分分析预警技术等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气象工作科技含量。完善气象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四)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气象事业发展,将气象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依法建立和完善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切实加大对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地方配套资金的投入力度。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所建设的地方气象事业项目其投资由本级财政承担,重点保证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新农村气象保障、生态和环境气象监测评估、人工影响天气等经常性专项业务项目的建设和维持经费,并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对气象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项目给予稳定的投入支持。气象部门职工的各项待遇与当地机关事业单位相同。地方各级政府出台工资性政策所需的人员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按国家及省、市有关规定做好气象部门职工的房改、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