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优势:
宏观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休闲旅游基地定位为全市三大产业基地之一来发展。
旅游规划体系全面完成,建立了较为科学的旅游发展格局。全市旅游总体规划、当涂县旅游总体规划和采石风景区、濮塘风景区、花山旅游园区、小九华旅游区、马钢盆山度假村、江心洲等重点景区的旅游规划已经全面完成,对马鞍山 “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旅游业发展科学性和指导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资源较为丰富。马鞍山文化旅游资源与大江、生态等自然旅游资源有一定的优势,李白诗歌文化、六朝文化、沐浴休闲文化等独具特色。采石矶、李白墓园、钢铁工业旅游、沐浴休闲等已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
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创建了众多的国家级城市品牌和国家级旅游品牌。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以及中国最佳人居环境奖、联合国迪拜改善人居环境范例良好奖等称号。采石风景区被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旅游区,三国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和李白墓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涂民歌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马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工业旅游获得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称号。
区位优势明显。马鞍山临近我国最大的客源地长三角,市场优势十分明显。
较为发达的区域经济和良好的旅游发展的社会环境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2.3.2 劣势:
旅游资源规模上偏小,无景域型资源,均为景段、景元性资源;旅游资源构成欠丰富,以历史遗产类为主,其他类型较少;旅游产品以观光类为主,游客停留时间短;沿江旅游开发受工业和港口项目影响较多;众多文化资源载体不足,较难转化为物质性旅游产品。
城市形象定位模糊,旅游城市品牌尚未完全树立。
缺乏知名旅游品牌,许多景区景点还处于原始的待开发状态。
旅游产品单一,与其他知名旅游品牌未能深度合作。
旅游市场结构单一,主要针对省内城市及南京市场,市场制约性较大,市场的伸缩性不明显。
2.3.3 机遇:
面临着良好旅游发展大环境。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以旅游业为主体的服务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国内宏观政策环境支持旅游业做大做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求,“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的需求潜力大的产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在全省奋力崛起、跨越式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旅游业再上新台阶。
马鞍山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加速旅游业发展。“十一五”时期,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围绕实现“两个率先”的主题,开展“实施东向发展、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都将为马鞍山旅游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推动旅游业奋力崛起。
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对旅游业产生推动力。“十一五”时期一大批重点交通工程的建设,如马鞍山长江大桥、南京至安庆的城际客运铁路、京沪高速铁路、沿江高速和连接宁杭、沪宁以及合巢高速公路的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将进一步优化马鞍山的交通环境,提升马鞍山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必将极大改善马鞍山旅游的可进入性,全面扩大马鞍山国内旅游市场的覆盖范围。
长三角经济区的迅速崛起为马鞍山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增量空间。目前,将马鞍山等安徽省城市列入长三角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工作已经启动,这无疑对马鞍山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特别是旅游业迅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3.4 挑战:
与长三角连接后将直接面对周边旅游地的激烈竞争,成为马鞍山旅游业发展最大的挑战。
发展大旅游没有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大旅游发展体系尚未形成,难以产生发展旅游的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