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积极推进企业上网工程,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全面提升我市企业核心竞争力。立足地方实际,重点推进我市电子和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打造产业集群所需的信息技术共享平台,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到“十一五”末,大型企业上网率达100%,基本开展电子商务,中小企业的上网率达到90%以上,重点企业基本实现产品研发数据化、生产过程自动化、营销商务电子化、企业管理信息化。
(5)信息产业规模逐年增长。建立电子信息产品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孵化体系,以电子基础材料产业基地为核心,建成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产品基地,积极争取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软件产业在发展壮大中,开发出适应企业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信息服务业形成配套产业体系。到“十一五”末,全市信息产品制造产业工业产值在2005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年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成为全市重要支柱产业。
(6)社会信息化特色鲜明。建成全市统一的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及其服务支撑体系。开展社区信息化试点,建成一批国内一流的社区服务示范区。依托开放式的社区信息平台,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房产交易、就业指导、家政、社会保险、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法律、公证、休闲、购物、娱乐、教育、低保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等全方位信息服务,营造“网上家园”。
四、信息化的重点任务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网络系统
加强网络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形成覆盖全市的网络互联、信息交换的基础设施,逐步使全市网络建设最大限度公用化。
1.基础传输网
充分利用现有的光缆网络资源建设大容量、高速率、高度灵活、高可靠性的能满足多层次通信需求的、覆盖全市的本地光纤传输网;城市基本实现光纤到大楼、到小区;初步建成适合农村信息化需求的信息基础设施;大幅度提高IP城域网带宽和城市互联网出口带宽;大力发展IP宽带多媒体应用,初步形成承载多种通讯业务的IP核心网络。
2.宽带接入网
鼓励电信企业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建成第二代互联网,提供数据接入服务,发展增值业务;向用户提供在互联网上开展的多种服务,形成骨干网络光纤传送、无线和有线方式灵活接入、资源开发多样化的宽带接入网;普遍推行宽带化、个人化的通信服务;到“十一五”末,城市居民宽带接入网覆盖率达100%,全市居民实际入网户数达到总户数的30%以上。
3.固定电话网
大力开发和培育农村电信市场,推进我市电话普及率的提高;进行固网智能化改造,利用现有固定电话网络资源,发展增值业务,提供数据接入服务。
4.移动通信网
进一步扩大移动交换机的容量,扩大移动通信网的覆盖范围和用户数量;注重对移动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的开发和应用,促进移动通信本身业务量的增长和用户数的增长;适时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提供语音、数据及各种多媒体业务,形成个性化的宽带无线接入网。
5.广播电视网
实现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及传输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扩大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推进卫星广播电视应用,实现有线广播电视网依托干线光纤传送到乡镇;加快广播影视信息源建设,继续扩大和巩固村村通广播电视,开发各类信息服务。
6.信息化终端
在各种公共场所,普及应用信息终端设备,营造公共服务信息化环境。在商场、宾馆等场所,应用POS机、税控机、IC卡等,为非现金消费和税务信息化提供界面;在城镇的主要街道、广场、车站、码头、旅游景点、图书馆、剧院等人流密集和集散场所,以及长途公共移动交通工具上,普及(联网)使用电脑触摸屏、重要公共信息显示屏等终端产品,提供互联网接入设施,构建良好的自助式信息查询、检索和移动办公服务。
(二)加强与“长三角”的对接,为推进东向发展提供信息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