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增加农机从业人员收入。到2010年全市农业机械化经营服务总收入年均增长10%,农机务农服务收入提高30%以上。全市农机行业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达15000元。
三、实施原则
(一)科学发展原则。走结构合理、效益优先之路。
(二)多元投入原则。建立农民为主,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
(三)分类指导原则。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四)突出重点原则。水稻生产机械化,以育栽环节为重点;油菜生产机械化以移栽、收获环节为重点。
(五)安全第一原则。以安全促管理,以安全促效益,以安全促发展。
四、实施农机富民工程的重点项目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重点项目带动工程目标实现。
(一)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
背景:水稻生产机械化关键环节的突破不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高,抗御自然风险能力不强。
目标:到达2010年,水稻生产在收获环节机械化完成的基础上,实现育秧、栽插(播)等关键环节机械化的突破。
内容:我市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实现农业机械化要率先从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突破,每年增加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具200台套,取代人耕牛作,联合收割机每年增加25台,重点引进推广水稻插秧机、直播机在水稻主产区示范推广,每年引进推广不少于10台套,在粮食主产区引进推广粮食烘干机械每年不少于1台套。
(二)油菜生产机械化项目
背景:油菜生产环节复杂、费工费时,机械化水平不高,难以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也难提高油菜播种面积及产量,大力发展油菜栽植、植保和收获环节机械化,对扩大油菜生产规模,提高油菜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目标:到2010年,在油菜种植、收获机械化生产方面有较大突破。
内容: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油菜种植、育栽和收获机械,到2010年,推广应用50台(套)油菜免耕洒播机械、种植机械,油菜收获机械10台。
(三)农特产品生产加工机械化项目
背景:与主要农作物相比,我市农特产品生产加工机械化非常薄弱,制约农产品的升值空间。
目标:以优势名优特农产品加工机械化生产为突破口,推动我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的形成,充分发挥机械化生产技术的优势,扩大产业规模,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经济优势和收入优势,提高农民收入。
内容:每年在产棉区引进推广棉花制钵打穴或无土栽培机械,棉杆收获机等,每个产棉区乡镇投入不少于1部;在生姜主产区引进推广生姜起垅机及深加工机械,每年投入不少于1台(套);在丹皮生产基地引进推广多功能管理机械、丹皮加工机械;在林业主产区引进推广打穴机械、除草、割灌机械等。经果林,大棚蔬菜、畜牧和水产机械化方面,重点是微型耕作机械、大棚多功能管理机械的引进推广,每年全市增加20部微耕机及其它小型耕作机械和1台(套)喷滴灌设施。结合畜牧、水产特点引进先进适用的生产机械,每年每个乡镇投入2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