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按照“离户不离村、离家不离土”的原则,选择靠近村部、学校或自然村庄、散居五保户相对集中,交通较为便利,水、电、通讯设施较为齐全的地方,按照省民政厅统一部署,全市新建五保村13个,其中铜陵县新建五保村8个,郊区新建五保村4个,狮子山区新建五保村1个。在此基础上,各级可以对合并的旧敬老院按照“五保老年之家”的要求进行改造维修。
三是进一步提高集中供养率,全市确保年内达到35%以上集中供养目标,其中铜陵县要确保达到35%,市辖区确保达到50%。整合和改扩建后的农村敬老院床位利用率要达到80%以上。同时积极整合散居五保向“五保老年之家”过渡,继续结合灾后重建对散居五保户危房加大规划整合,逐步壮大“五保老年之家”规模。
(三)努力提升服务机构管理水平。
高度重视敬老院服务队伍建设。乡(镇)敬老院实行院长负责制。选拨敬老院院长要采用公开招聘、民主推荐、考试录用相结合的办法。服务人员按供养人数1:6比例配备,实行公开招聘,可从乡(镇)富余人员中选拔录用。
切实解决工作人员编制和工作待遇问题。敬老院院长、副院长工资待遇可参照社区主任、副主任的工资标准;会计、医务人员工资可比照社区工作人员标准;其他向社会招聘的工作人员工资不低于当地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以上所需资金由县(区)、乡(镇、办)按比例承担,市级每年给予适当补助。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管理为手段,建立健全《院民守则》、《院民请销假制度》、《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院长工作职责》、《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院务和财务定期公开制度》、《收(代)养人员分级护理标准》、《卫生保健制度》、《公共物品管理使用规定》、《食堂管理制度》、《会议学习制度》、《工作人员值班制度》、《工作绩效奖惩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
普遍推行“三化服务”。一是实行分级化服务。根据供养人员健康状况及年龄大小,实行分级护理;二是实行个性化服务。建立供养人员档案,详细记录供养人员生理生活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三是开展多样化服务。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教育、康复活动,定期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帮助供养对象遵守院内规章制度,爱护公共财物,文明礼貌,团结互助。
探索“三自”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内部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尊重五保对象的民主权利,实行文明办院,鼓励院民参与院务管理,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三、措施和要求